铜山西崩,洛钟东应的近反义词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的近义词
山崩钟应(shān bēng zhōng yìng):
⒈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魏时殿前大钟无故大鸣,人皆异之,以问张华。华曰:‘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寻蜀郡上其事,果如华言。”后因以“山崩钟应”比喻事物相感应。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的反义词
词语解释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tóng shān xī bēnɡ,luò zhōng dōng yìng ]
⒈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荆州曾问远公:\'《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殷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刘孝标注引《东方朔传》:“孝武皇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诏问太史待诏王朔,朔言恐有兵气。更问东方朔,朔曰:\'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阴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钟先鸣。《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精之至也。其应在后五日内。\'居三日,南郡太守上书言山崩,延袤二十余里。”后以“铜山西崩,洛钟东应”表示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响。
引证解释
⒈ 精之至也。其应在后五日内。’居三日, 南郡 太守上书言山崩,延袤二十餘里。”后以“铜山西崩,洛鐘东应”表示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响。
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殷荆州 曾问 远公 :‘《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 殷 曰:‘铜山西崩,灵鐘东应,便是《易》耶?’”
刘孝标 注引《东方朔传》:“孝武皇帝 时, 未央宫 前殿鐘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詔问太史待詔 王朔,朔 言恐有兵气。更问 东方朔,朔 曰:‘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阴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鐘先鸣。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此义易明,铜山西崩, 洛 鐘东应,不以远而阻也。”
梁启超 《新民说》十六:“此中消息,殆如铜山西崩, 洛 鐘东应。感召之机,銖黍靡忒。”
唐弢 《侧面》:“铜山西崩, 洛 钟东应,一唱一和,互相支持。”
国语辞典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tóng shān xī bēng luò zhōng dōng yìng ]
⒈ 汉武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东方朔预测山恐会崩毁,故钟先鸣。三日后果有山崩绵延二十余里。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句下刘孝标注引《东方朔传》。比喻重大事件,彼此互相感应,互相影响。
引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三·槐西杂志三》:「此义易明。铜山西崩,洛钟东应,不以远而阻也。」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词语接龙
应答如响:对答有如回声。形容答话敏捷流利。
响彻云表:见“响彻云霄”。
表壮不如里壮: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壮气吞牛: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牛之一毛:牛身上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亦作“九牛一毛”。
毛毛腾腾:形容不沉着,慌里慌张。
腾腾兀兀:犹言昏昏沉沉;恍恍惚惚。
兀兀穷年: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勤劳不懈。
年谷不登:年谷:一牛收获的谷物;登:成熟,完成。指年成很差,荒年。
登山逾岭: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相关词语
铜齐 铜梗 炼铜 铁琴铜剑楼 铜马祠 铜器时代 铜镜 铁壁铜山 铜台瓦 铜版 铜郭 铜嗓子 铜浑 白铜蹄 铜臭满身 山川震眩 太白山脉 鞍山铁矿 山陂 官山海 愚公移山 胭脂山 三座大山 独坐穷山,引虎自卫 山户 梁山吟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 钻山 山寒水冷 基度山伯爵 西邸 西旅 小东西 西廱 东挨西问 西化 西府 西班牙内战 西定 东漂西荡 西乡 东扯葫芦西扯瓢 西封 说东道西 西藏 崩圮 崩槎 山崩地裂 雪崩 梁崩哲萎 崩查 天崩地塌 崩阤 天崩地坍 天崩地裂 玉山将崩 溃崩 崩盘 崩漏 从恶若崩 濂洛 奥勃洛摩夫 洛神珠 洛叉 洛桥 洛浦 洛滨笙 洛花 盖洛普民意测验所 濂洛关闽 洛社 洛薄 洛如花 许洛 洛阳苑 林钟角 黄钟毁 钟摆 钟螺 龙钟管 以莛撞钟 胡肥钟瘦 裘钟 暝钟 钟鼎山林 夹钟 电钟 钟漏 黄钟大吕 饭钟 东鲁书 泪河东注 东田 东陵侯 失之东隅 东顾 东堂梦 东床娇婿 东闪西躲 东园主章 东摇西摆 东门种瓜 东堂 东坡羹 东拦西阻 应验 援应 缩聚反应 详应 此发彼应 应心 应命 应有尽有 雠应 瑞应灾异 光感应 应对如流 应届 因果报应 热核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