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足不前的近反义词
裹足不前
裹足不前的近义词
⒈ 比喻安于现状,不求改善。
停滞不前(tíng zhì bù qián):⒈ 滞:滞留。停止下来,不继续前进。
踌躇不前(chóu chú bù qián):⒈ 迟疑不决,不敢前进。
作茧自缚(zuò jiǎn zì fù):⒈ 春蚕吐丝为茧,将自己裹缚其中。比喻弄巧成拙,自作自受。
按兵不动(àn bīng bù dòng):⒈ 指挥官止住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战机。
故步自封(gù bù zì fēng):⒈ 故步:旧时行步的方法。遵行旧时的步法而封闭自限。喻墨守成规,不求进步。
安于现状(ān yú xiàn zhuàng):⒈ 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取。
裹足不前的反义词
马不停蹄(mǎ bù tíng tí):
⒈ 奔波忙碌,不得休息。比喻时刻不停顿地前进。
一往无前(yì wǎng wú qián):
⒈ 一直向前,无所阻挡。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长驱直入(cháng qū zhí rù):
⒈ 意为进军神速,以不可阻挡之势,长途不停顿地快速进军。
高歌猛进(gāo gē měng jìn):
⒈ 高唱欢歌,阔步迈进。形容饱满的情绪,高昂的斗志。
乘风破浪(chéng fēng pò làng):
⒈ 顺势乘长风,踏破万里浪。形容办事一帆风顺,发展迅猛,也比喻志趣远大,勇往直前。
勇往直前(yǒng wǎng zhí qián):
⒈ 毫无畏惧地一直向前。
词语解释
裹足不前[ guǒ zú bù qián ]
⒈ 停步不前,好像脚被缠住了一样(多指有顾忌)
例天下智谋之士,闻而自疑,将裹足不前,主公谁与定天下乎?——《三国演义》
英be at a standstill; hang a leg; hesitate to proceed;
引证解释
⒈ 缠住脚不前进。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
引语本《战国策·秦策三》:“是以杜口裹足,莫肯乡 秦 耳!”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天下智谋之士,闻而自疑,将裹足不前,主公谁与定天下乎?”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容园》:“余初以少贱,不得其门而入。及为 张观察 所得,又以素无谋面之雅,裹足不前。”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九章:“我们不能做有名无实的党员,不能总在困难面前裹足不前。”
国语辞典
裹足不前[ guǒ zú bù qián ]
⒈ 停止脚步,不往前行。比喻有所顾忌,不愿去做。也作「裹足不进」。
引《三国演义·第一六回》:「天下智谋之士,闻而自疑,将裹足不前,主公谁与定天下乎?」
近停滞不前 故步自封 作茧自缚
反勇往直前
英语to stand still without advancing (idiom); to hesitate and hold back
法语piétiner sur place, hésiter devant les difficultés
裹足不前词语接龙
前危后则:前人的危亡,后人应引以为戒。犹言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相关词语
裹腿 脱皮儿裹剂 裹束 红装素裹 裹骽 裹肚 蒸裹 裹腹 裹饭 杜口裹足 裹烧 覆裹 裹袱 裹乱 绵裹秤锤 效足 厕足其间 驻足 发足 纤足 重足一迹 放足 翘足引领 高足弟子 足壮 开足马力 小足 顿足椎胸 情若手足 太尉足 合不来 仄不楞 心有余而力不足 青春不再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正言不讳 眼不着砂 不浸润 不糁 不开眼 按捺不下 不仁起富 见金不见人 不露斤斧 计不反顾 前灯 前瞻后顾 前仇 前置 马前围子 前脑 前襟后裾 车到山前必有路 见前 前提 前歌 前贯 光前裕后 前男 前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