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唐代诗词
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顺山。去山四五里,先闻水潺湲。自兹舍车马,始涉蓝溪湾。手拄青竹杖,足蹋白石滩。渐怪耳目旷,不闻人世喧。山下望山上,初疑不可攀。谁知中有路,盘折通岩巅。一息幡竿下,再休石龛边。龛间长丈余,门户无扃关。俯窥不见人,石发垂若鬟。惊出白蝙蝠,双飞如雪翻。回首寺门望,青崖夹朱轩。如擘山腹开,置寺于其间。入门无平地,地窄虚空宽。房廊与台殿,高下随峰峦。岩崿无撮土,树木多瘦坚。根株抱石长,屈曲虫蛇蟠。松桂乱无行,四时郁芊芊。枝梢袅清吹,韵若风中弦。日月光不透,绿阴相交延。幽鸟时一声,闻之似寒蝉。首憩宾位亭,就坐未及安。须臾开北户,万里明豁然。拂檐虹霏微,绕栋云回旋。赤日间白雨,阴晴同一川。野绿簇草树,眼界吞秦原。渭水细不见,汉陵小于拳。却顾来时路,萦纡映朱栏。历历上山人,一一遥可观。前对多宝塔,风铎鸣四端。栾栌与户牖,恰恰金碧繁。云昔迦叶佛,此地坐涅槃。至今铁钵在,当底手迹穿。西开玉像殿,白佛森比肩。抖擞尘埃衣,礼拜冰雪颜。叠霜为袈裟,贯雹为华鬘。逼观疑鬼功,其迹非雕镌。次登观音堂,未到闻栴檀。上阶脱双履,敛足升净筵。六楹排玉镜,四座敷金钿。黑夜自光明,不待灯烛燃。众宝互低昂,碧佩珊瑚幡。风来似天乐,相触声珊珊。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点缀佛髻上,合为七宝冠。双瓶白琉璃,色若秋水寒。隔瓶见舍利,圆转如金丹。玉笛何代物?天人施祗园。吹如秋鹤声,可以降灵仙。是时秋方中,三五月正圆。宝堂豁三门,金魄当其前。月与宝相射,晶光争鲜妍。照人心骨冷,竟夕不欲眠。晓寻南塔路,乱竹低婵娟。林幽不逢人,寒蝶飞翾翾。山果不识名,离离夹道蕃。足以疗饥乏,摘尝味甘酸。道南蓝谷神,紫伞白纸钱。若岁有水旱,诏使修苹蘩。以地清净故,献奠无荤膻。危石叠四五,磊嵬欹且刓。造物者何意,堆在岩东偏。冷滑无人迹,苔点如花笺。我来登上头,下临不测渊。目眩手足掉,不敢低头看。风从石下生,薄人而上抟。衣服似羽翮,开张欲飞骞。岌岌三面峰,峰尖刀剑攒。往往白云过,决开露青天。西北日落时,夕晖红团团。千里翠屏外,走下丹砂丸。东南月上时,夜气青漫漫。百丈碧潭底,写出黄金盘。蓝水色似蓝,日夜长潺潺。周回绕山转,下视如青环。或铺为慢流,或激为奔湍。泓澄最深处,浮出蛟龙涎。侧身入其中,悬磴尤险难。扪萝踏樛木,下逐饮涧猿。雪迸起白鹭,锦跳惊红鳣。歇定方盥漱,濯去支体烦。浅深皆洞彻,可照脑与肝。但爱清见底,欲寻不知源。东崖饶怪石,积甃苍琅玕。温润发于外,其间韫玙璠。卞和死已久,良玉多弃捐。或时泄光彩,夜与星月连。中顶最高峰,拄天青玉竿。(炯左换鼠)(鼠令)上不得,岂我能攀援。上有白莲池,素葩覆清澜。闻名不可到,处所非人寰。又有一片石,大如方尺砖。插在半壁上,其下万仞悬。云有过去师,坐得无生禅。号为定心石,长老世相传。却上谒仙祠,蔓草生绵绵。昔闻王氏子,羽化升上玄。其西晒药台,犹对芝术田。时复明月夜,上闻黄鹤言。回寻画龙堂,二叟鬓发斑。想见听法时,欢喜礼印坛。复归泉窟下,化作龙蜿蜒。阶前石孔在,欲雨生白烟。往有写经僧,身静心精专。感彼云外鸽,群飞千翩翩。来添砚中水,去吸岩底泉。一日三往复,时节长不愆。经成号圣僧,弟子名杨难。诵此莲花偈,数满百亿千。身坏口不坏,舌根如红莲。颅骨今不见,石函尚存焉。粉壁有吴画,笔彩依旧鲜。素屏有褚书,墨色如新干。灵境与异迹,周览无不殚。一游五昼夜,欲返仍盘桓。我本山中人,误为时网牵。牵率使读书,推挽令效官。既登文字科,又忝谏诤员。拙直不合时,无益同素餐。以此自惭惕,戚戚常寡欢。无成心力尽,未老形骸残。今来脱簪组,始觉离忧患。及为山水游,弥得纵疏顽。野糜断羁绊,行走无拘挛。池鱼放入海,一往何时还。身著居士衣,手把南华篇。终来此山住,永谢区中缘。我今四十余,从此终身闲。若以七十期,犹得三十年。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作者的诗词
白居易的诗词
小池二首
昼倦前斋热,晚爱小池清。映林馀景没,近水微凉生。
坐把蒲葵扇,闲吟三两声。
有意不在大,湛湛方丈馀。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
每一临此坐,忆归青溪居。
初出城留别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
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除夜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七夕
忆得少年长乞巧,竹竿头上愿丝多。
春雪
元和岁在卯,六年春二月。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
连宵复竟日,浩浩殊未歇。大似落鹅毛,密如飘玉屑。
寒销春茫苍,气变风凛冽。上林草尽没,曲江水复结。
红乾杏花死,绿冻杨枝折。所怜物性伤,非惜年芳绝。
上天有时令,四序平分别。寒燠苟反常,物生皆夭阏。
我观圣人意,鲁史有其说。或记水不冰,或书霜不杀。
上将儆政教,下以防灾孽。兹雪今如何,信美非时节。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出自《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出自《梦微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出自《暮江吟》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出自《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出自《长相思·汴水流》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出自《白云泉》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出自《放言五首·其五》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出自《钱塘湖春行》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出自《琵琶行》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出自《琵琶行》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出自《琵琶行》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出自《长相思·汴水流》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出自《后宫词》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出自《村夜》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出自《春词》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出自《邯郸冬至夜思家》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出自《阴雨》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出自《琵琶行》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出自《为薛台悼亡》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出自《上阳白发人》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出自《南浦别》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出自《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出自《琵琶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出自《长恨歌》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出自《雪夜小饮赠梦得》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出自《琵琶行》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出自《草》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出自《望月有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出自《暮江吟》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出自《放言五首·其五》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 :出自《放言五首·其四》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出自《放言五首·其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出自《草》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出自《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出自《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出自《放言五首·其一》
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 :出自《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出自《雪夜小饮赠梦得》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出自《长恨歌》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出自《南浦别》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出自《青门柳》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出自《梦微之》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出自《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出自《寒食野望吟》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出自《村居苦寒》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出自《长恨歌》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出自《望月有感》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出自《望驿台》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出自《采莲曲》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出自《为薛台悼亡》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出自《买花》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出自《后宫词》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出自《池上》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出自《观游鱼》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出自《忆江南词三首》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出自《长恨歌》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出自《燕诗示刘叟》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出自《燕诗示刘叟》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出自《春题湖上》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出自《长恨歌》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出自《观刈麦》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出自《夜雪》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出自《南湖早春》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出自《江楼夕望招客》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出自《长恨歌》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出自《江楼夕望招客》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出自《春题湖上》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出自《卖炭翁》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出自《长恨歌》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出自《卖炭翁》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出自《杨柳枝二首》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出自《问刘十九》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出自《微雨夜行》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出自《重阳席上赋白菊》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出自《早冬》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出自《早冬》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出自《杨柳枝词》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出自《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出自《夜雪》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出自《村居苦寒》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出自《长恨歌》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出自《琵琶行》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粱。 :出自《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出自《清明夜》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出自《寒食野望吟》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出自《草》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出自《钱塘湖春行》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出自《早冬》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出自《采莲曲》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出自《大林寺桃花》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出自《钱塘湖春行》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出自《春题湖上》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出自《南湖早春》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出自《放言五首·其二》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出自《牡丹芳》
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 :出自《彭蠡湖晚归》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出自《问刘十九》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出自《琴茶》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出自《山泉煎茶有怀》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出自《琵琶行》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出自《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出自《寒食野望吟》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出自《青门柳》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出自《望驿台》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出自《长恨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出自《放言五首·其四》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出自《上阳白发人》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出自《垂钓》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出自《春题湖上》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出自《早冬》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出自《南湖早春》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出自《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出自《长恨歌》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出自《长恨歌》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出自《长恨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出自《琵琶行》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出自《放言五首·其一》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出自《琵琶行》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出自《村夜》
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 :出自《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出自《望月有感》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出自《长恨歌》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出自《村居苦寒》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出自《京兆府栽莲》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出自《长恨歌》
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 :出自《彭蠡湖晚归》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出自《燕诗示刘叟》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出自《咏菊》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出自《村居苦寒》
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 :出自《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出自《燕诗示刘叟》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出自《母别子》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出自《燕诗示刘叟》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出自《琵琶行》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出自《与元九书》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出自《大林寺桃花》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出自《钱塘湖春行》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出自《忆江南·江南好》
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