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拼音 > 正文内容

卖炭翁注释_解释

ju67kgfg66个月前 (08-28)诗词拼音1

白居易 唐代诗词 卖炭翁

mài tàn wēng

mài tàn wēng xīn shāo tàn nán shān zhōngmǎn miàn chén huī yān huǒ liǎng bìn cāng cāng shí zhǐ hēi mài tàn qián suǒ yíng shēn shàngchángkǒu zhōngshílián shēn shàngzhèngdānxīn yōu tàn jiàn yuàn tiān hán lái chéng wài chǐxuě xiǎo jià tàn chēzhǎnbīng zhé niú kùn rén gāo shì nán mén wài zhōngxiē piān piān liǎng lái shì shéihuáng 使shǐ zhě bái shān ér shǒu wén shū kǒu chēngchì huí chēchì niú qiān xiàng běi chētàn qiān jīn gōng 使shǐ jiāngbàn hóngxiāo zhàng líng xiàng niú tóuchōng tàn zhí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注释

卖炭翁: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伐:砍伐。薪:柴。南山:城南之山。

烟火色:烟熏色的脸。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得:得到。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可怜:使人怜悯。

愿:希望。

晓:天亮。辗(niǎn):同“碾”,压。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困:困倦,疲乏。

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骑(jì):骑马的人。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把:拿。称:说。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回:调转。叱:喝斥。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驱:赶着走。将:语助词。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系(jì):绑扎。这里是挂的意思。直:通“值”,指价格。

参考资料:

1、陶本一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语文七年级上册(试用本)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49 .

2、吴大奎 马秀娟 .元稹白居易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61-164 .

3、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64 .

4、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157-158 .

5、陈友琴 等 .白居易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60-62 .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作者的诗词

白居易的诗词

小池二首

昼倦前斋热,晚爱小池清。映林馀景没,近水微凉生。
坐把蒲葵扇,闲吟三两声。
有意不在大,湛湛方丈馀。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
每一临此坐,忆归青溪居。

初出城留别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
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除夜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七夕

忆得少年长乞巧,竹竿头上愿丝多。

春雪

元和岁在卯,六年春二月。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
连宵复竟日,浩浩殊未歇。大似落鹅毛,密如飘玉屑。
寒销春茫苍,气变风凛冽。上林草尽没,曲江水复结。
红乾杏花死,绿冻杨枝折。所怜物性伤,非惜年芳绝。
上天有时令,四序平分别。寒燠苟反常,物生皆夭阏。
我观圣人意,鲁史有其说。或记水不冰,或书霜不杀。
上将儆政教,下以防灾孽。兹雪今如何,信美非时节。

白居易的名句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出自《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出自《梦微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出自《暮江吟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出自《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出自《长相思·汴水流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出自《白云泉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出自《放言五首·其五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出自《钱塘湖春行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出自《琵琶行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出自《琵琶行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出自《琵琶行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出自《长相思·汴水流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出自《后宫词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出自《村夜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出自《春词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出自《邯郸冬至夜思家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出自《阴雨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出自《琵琶行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出自《为薛台悼亡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出自《上阳白发人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出自《南浦别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出自《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出自《琵琶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出自《长恨歌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出自《雪夜小饮赠梦得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出自《琵琶行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出自《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出自《望月有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出自《暮江吟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出自《放言五首·其五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 :出自《放言五首·其四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出自《放言五首·其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出自《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出自《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出自《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出自《放言五首·其一

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 :出自《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出自《雪夜小饮赠梦得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出自《长恨歌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出自《南浦别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出自《青门柳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出自《梦微之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出自《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出自《寒食野望吟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出自《村居苦寒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出自《长恨歌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出自《望月有感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出自《望驿台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出自《采莲曲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出自《为薛台悼亡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出自《买花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出自《后宫词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出自《池上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出自《观游鱼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出自《忆江南词三首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出自《长恨歌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出自《燕诗示刘叟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出自《燕诗示刘叟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出自《春题湖上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出自《长恨歌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出自《观刈麦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出自《夜雪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出自《南湖早春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出自《江楼夕望招客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出自《长恨歌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出自《江楼夕望招客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出自《春题湖上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出自《卖炭翁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出自《长恨歌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出自《卖炭翁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出自《杨柳枝二首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出自《问刘十九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出自《微雨夜行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出自《重阳席上赋白菊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出自《早冬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出自《早冬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出自《杨柳枝词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出自《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出自《夜雪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出自《村居苦寒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出自《长恨歌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出自《琵琶行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粱。 :出自《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出自《清明夜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出自《寒食野望吟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出自《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出自《钱塘湖春行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出自《早冬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出自《采莲曲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出自《大林寺桃花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出自《钱塘湖春行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出自《春题湖上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出自《南湖早春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出自《放言五首·其二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出自《牡丹芳

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 :出自《彭蠡湖晚归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出自《问刘十九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出自《琴茶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出自《山泉煎茶有怀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出自《琵琶行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出自《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出自《寒食野望吟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出自《青门柳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出自《望驿台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出自《长恨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出自《放言五首·其四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出自《上阳白发人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出自《垂钓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出自《春题湖上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出自《早冬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出自《南湖早春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出自《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出自《长恨歌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出自《长恨歌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出自《长恨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出自《琵琶行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出自《放言五首·其一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出自《琵琶行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出自《村夜

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 :出自《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出自《望月有感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出自《长恨歌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出自《村居苦寒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出自《京兆府栽莲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出自《长恨歌

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 :出自《彭蠡湖晚归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出自《燕诗示刘叟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出自《咏菊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出自《村居苦寒

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 :出自《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出自《燕诗示刘叟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出自《母别子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出自《燕诗示刘叟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出自《琵琶行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出自《与元九书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出自《大林寺桃花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出自《钱塘湖春行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出自《忆江南·江南好

创作背景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

参考资料:

1、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61-164

2、霍松林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66-868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拼音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mayajj.cn/sc/402285.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