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拼音 > 正文内容

游斜川注释_解释

ju67kgfg66个月前 (08-28)诗词拼音1

陶渊明 魏晋诗词 游斜川

yóu xié chuān

xīn chǒu zhèngyuè tiān chéngfēng xián měi èr sān lín tóngyóu xié chuān lín chángliú wàng zēngchéng fáng yuè lín jiāngshuǐ ōu chéngfān fēi nán zhě míng shí jiù nǎi wéijiē tàn ruòzēngchéng bàng jiē xiù zhōnggāoyáo xiǎng líng shān yǒuài jiā míng xīn duì shuàigòngshī bēi yuè zhī suìwǎng dào nián zhī liú shū nián xiāng shí kāi suì shū shēng hángguī xiū niàn zhī dòng zhōng怀huái chén wéiyóu tiān wéi chéngbān zuò yuǎn liú ruò tuān chí wén fǎng xián jiǎomíng ōu jiǒng sànyóu miǎn rán zēngqiū suī wēi jiǔ zhòngxiù zhān chóu jiē bīn yǐn mǎn gēngxiàn chóu wèi zhīcóng jīn dāngzhōngshāng zòng yáo qíng wàng qiān zǎiyōu qiějīn zhāomíng fēi suǒ qiú

译文

正月初五辛丑日,天气晴朗和暖,风光景物宁静优美。我与两三位邻居,一同游览斜川。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阳中,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那南面的庐山久负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为它吟诗作赋。至于曾城山,高耸挺拔,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遥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就更加喜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抒发情怀。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

新岁匆匆又过五日,我的生命终将止休。

想到这些胸中激荡,趁此良辰携友春游。

天气和暖碧空如洗,依次列坐偎傍溪流。

缓缓流水鱼儿驰游,静静空谷高翔鸣鸥。

湖泽广阔纵目远眺,凝视曾城沉思良久。

秀美不及曾城九重,目极四周无与匹涛。

提起酒壶款待游伴,斟满酒杯相互劝酬。

尚且不知自今以后,能否如此欢乐依旧。

酒至半酣放开豪情,全然忘却千载忧愁。

今朝欢乐姑且尽兴,明日如何非我所求。

注释

斜川:地名,位置不详,当在诗人所居南村附近。据骆庭芝《斜川辨》,斜川当在今江西都昌附近湖泊中。

辛丑:一本“丑”作“酉”。据逯钦立考证,辛酉是“正月五日”的干支。

澄和:清朗和暖。

风物:风光,景物。闲美:闲静优美。

邻曲:邻居。

长流:长长的流水。

曾城:山名。曾同“层”。一名江南岭,又名天子鄣,据说上有落星寺,在庐山北。

鲂(fáng):鱼名。

和:和风。

南阜:南山,指庐山。

名实旧矣:旧与新对应,有熟悉之意。这句意思是说,庐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己熟悉了。

傍无依接:形容曾城高耸独立,无所依傍。

独秀中皋(gāo):秀丽挺拔地独立在泽中高地。皋:近水处的 高地。晋代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说:鄣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

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为西王母及诸神仙所居,故曰灵山。《水经注》载:“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所以,灵山又称层城九重。这是诗人游斜川时,由目前所见之曾城,而联想到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故曰“遥想灵山”。

嘉名:美名。眼前之曾城与神仙所居之曾城同名,因爱彼而及此,故曰“有爱嘉名”。

欣对不足:意思是说,高兴地面对曾城山赏景,尚不足以尽兴。

率共:本是形容贸然,轻率的样子,这里作“即兴”解。一本“共”作“尔”。

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乡里:指籍贯。

开岁:指岁首。一年开始,即元旦。倏(shū):忽然,极快。

行:即将,将要。休:生命休止,指死亡。

动中怀:内心激荡不安。

及辰:及时,趁着好日子。兹游:这次游赏,指斜川之游。

气和:天气和暖。天惟澄:天空清朗。

班坐:依次列坐。依:依傍,顺着。远流:长长的流水。

弱湍:舒缓的水流。驰:快速游动。文鲂:有花纹的妨鱼。

闲谷:空谷。矫:高飞。鸣鸥:鸣叫着的水鸥。

迥(jiǒng)泽:广阔的湖水。迥,远。散游目:纵目远望,随意观赏。

缅然:沉思的样子。睇(dì):流盼。曾丘:即曾城。

微:无;不如。九重:指昆仑山的曾城九重。秀:秀丽。

顾瞻:即瞻前顾后,放眼四周。匹俦:匹敌,同类。

壶:指酒壶。接:接待。

引满:斟酒满杯。更:更替,轮番。献酬:互相劝酒。

从今去:从今以后。

不(fǒu):同“否”。

中觞(shāng):饮酒至半。纵遥情:放开超然世外的情怀。

千载忧:指生死之忧。《古诗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极:指尽情。

参考资料:

1、龚望.陶渊明集评议.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28-29

2、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60-63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作者的诗词

陶渊明的诗词

饮酒 十七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

咏贫士 其七

昔在黄子廉,弹冠佐名州。

一朝辞吏归,清贫略难俦。

年饥感仁妻,泣涕向我流。

丈夫虽有志,固为儿女忧。

惠孙一晤叹,腆赠竟莫酬。

谁云固穷难,邈哉此前修。

咏贫士 其五

袁安困积雪,邈然不可干。

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

刍槁有常温,采莒足朝餐。

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寒。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

咏贫士 其六

仲蔚爱穷居,绕宅生蒿蓬。

翳然绝交游,赋诗颇能工;

举世无知者,止有一刘龚。

此士胡独然?实由罕所同;

介然安其业,所乐非穷通。

人事固以拙,聊得长相从。

咏贫士 其四

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

一旦寿命尽,弊服仍不周。

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忧。

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俦。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陶渊明的名句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出自《归园田居·其一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出自《四时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出自《咏荆轲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出自《移居二首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出自《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出自《归园田居·其一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出自《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出自《归园田居·其三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出自《归去来兮辞·并序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出自《归去来兮辞·并序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出自《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出自《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出自《酬刘柴桑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出自《饮酒·其四

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出自《闲情赋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出自《己酉岁九月九日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出自《归园田居·其四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出自《归园田居·其五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出自《饮酒·其五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出自《归园田居·其一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出自《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出自《饮酒·其四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出自《归去来兮辞·并序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出自《读山海经·其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出自《归园田居·其三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出自《归园田居·其五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出自《饮酒·其五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出自《读山海经·其十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出自《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出自《归园田居·其一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出自《归园田居·其一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出自《归园田居·其一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出自《酬刘柴桑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出自《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出自《归园田居·其一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出自《饮酒·其四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出自《和郭主簿·其二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出自《己酉岁九月九日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出自《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出自《五柳先生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出自《饮酒·其五

创作背景

  辛丑是隆安五年(401年),这年陶渊明三十七岁。而根据逯钦立考证,辛丑应为“辛酉”,此诗当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年),岁次甲寅,作者年五十岁。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他和二三邻里,偕游斜川。作者不禁欣慨交心,悲喜集怀。因创作此诗。

参考资料:

1、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487-488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拼音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mayajj.cn/sc/403427.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