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注释_解释
译文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注释
伤:哀伤,叹息。
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
隶:属于。
生:生长到。
识:认识。
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
求:要。
异:对······感到诧异。
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与:给。.
养:奉养,赡养。
收族:团结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一:全。
指:指定。
就:完成。
文:文采。
理:道理。
邑人:同(乡)县的人。
奇:对······感到惊奇(奇怪)。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
乞:求取。
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有利可图。
日:每天。
扳:通“攀”,牵,引。
环:四处,到处。
谒:拜访。
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年)。
从:跟随。
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
复:又,再。
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众人,常人。
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通:通达。
悟:聪慧。
受:接受。
天:先天。
贤:胜过,超过。
于:比。
材:同“才”,才能。
卒:最终。
于:被。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至,达到。
彼其:他。
已:停止。
耶: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
参考资料: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九年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曲德来 .唐宋八大家散文 广选 新注 集评 王安石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284-286
3、原建平.基础训练:文言文全解·初中(人教版新课标):大象出版社,2011:32-35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者的诗词
世事
世事一何稠,论心日已偷。
尚蒙今士笑,宜见古人羞。
老圃聊须问,良田亦欲求。
非关畏黻冕,无责易身修。
登小茅公
扪萝路到半天穷,下视淮洲杳霭中。
物外真游来几席,人间荣愿付苓通。
白云坐处龙池杳,明月归时鹤驭空。
回首三君谁更似,子房家世有高风。
次韵舍弟江上
岸红归欲稠,渚绿合犹晚。
晴沙上屐轻,暖水随帆远。
吹波戏鱼动,掠叶飞禽返。
著意觅幽蹊,桃花悞刘阮。
次韵昌叔咏尘
尘土轻飏不自持,纷纷生物更相吹。翻成地上高烟雾,散在人间要路岐。
一世竞驰甘睬目,几家清坐得轩眉。超然祇有江湖上,还见波涛恐我时。
邵平
天下纷纷未一家,贩缯屠狗尚雄夸。
东陵岂是无能者,独傍青门手种瓜。
王安石的名句
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出自《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出自《明妃曲二首》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出自《壬辰寒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出自《元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出自《登飞来峰》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出自《泊船瓜洲》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出自《书湖阴先生壁》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出自《元日》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出自《春夜》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出自《梅花》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出自《初夏即事》
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出自《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 :出自《送和甫至龙安微雨》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出自《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出自《泊船瓜洲》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出自《江上》
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出自《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出自《壬辰寒食》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出自《江上》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出自《题张司业诗》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出自《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出自《登飞来峰》
创作背景
天圣三年(1025年),方仲永无师自通,提笔写诗。明道二年王安石回金溪探亲,在舅舅家他请方仲永作了几首诗,但他有些失望。康定元年,王安石再次到金溪探亲。此时方仲永已做回了农民。庆历三年公元,王安石从扬州回到临川,想起方仲永的遭遇,写下《伤仲永》一文。
参考资料:
1、原建平.基础训练:文言文全解·初中(人教版新课标):大象出版社,2011:32-35
2、陈振鹏 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下):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总131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