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注释_解释
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的女儿)庙。皇帝的行宫(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记述。
注释
选自《惜宝轩诗文集》(《四部丛刊》影音原刊本)。姚鼐(nài),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清代代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桐城派古文家。
阳:山的南面。
汶(Wèn)水:也叫汶河。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东。
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到山入海东。后来下游被黄河冲没。
阳谷:指山南面谷中的水。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现在通称山涧。
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古长城:指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为界。
日观峰:在山顶东岩,是泰山观日出的地方。
以:在。
乾隆三十九年:即年。
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齐河、长清:地名,都在山东省。
限:门槛,这里指像一道门槛的城墙。
泰安:即今山东泰安,在泰山南面,清朝为泰安府治所。
丁未: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
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
蹬(dèng):石级。
级:石级。
环水:即中溪,俗称梳洗河,流出泰山,傍泰安城东面南流。
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去。
道少半:路不到一半。
中岭:即黄岘(xiàn)岭,又名中溪山,中溪发源于此。
天门:泰山峰名。《山东通志》:“泰山周回一百六十里,屈曲盘道百余,经南天门,东西三天门,至绝顶,高四十余里。”
崖限当道者: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
云:语气助词。
几:几乎。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负,背。烛,动词,照。
徂徕(cúlái):山名,在泰安东南。
居:停留。
戊申晦:戊申这一天是月底。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五鼓:五更。
日观亭:亭名,在日观峰上。
漫:迷漫。
摴蒱(chūpú):又作“樗蒲”,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这里指博戏用的“五木”。五木两头尖,中间广平,立起来很像山峰。
极天:天边。
采:通“彩”。
丹:朱砂。
东海:泛指东面的海。这里是想象,实际上在泰山顶上看不见东海。
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照着。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绛,大红。皓:白色。驳:杂。
若偻:像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致敬的样子。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以这样说。偻,驼背。
岱祠:东岳大帝庙。
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
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住所。这里指乾隆登泰山时住过的宫室。
显庆:唐高宗的年号。
漫失:模糊或缺失。漫:磨灭。
僻不当道者:偏僻,不在道路附近的。
圜:通“圆”。
瀑水:瀑布。
作者简介: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作者的诗词
慧居寺
猎猎霜风拂袂斜,偶携僧裓入㟏岈。山蟠句曲横青霭,树自深岩上碧霞。
霄汉奎章藏鹫岭,人天法会忆龙华。白云苍狗尘寰感,也到空林释子家。
江上送吴殿麟定还歙
我行江北路漫漫,送尔江南山万盘。青天落日如相忆,更倚莲花峰上看。
太白楼
太白楼头空复空,沧洲晴照碧流东。久伤白发生明镜,每见青山忆谢公。
万壑鬣松鸣水上,九秋霜鹘入云中。不妨无客闻高咏,自有江山兴未穷。
方坳堂观瀑图
泰山北面寒岩谷,曾逐溪声就朗公。莫道出山泉竟去,举头长在碧云中。
送陈东浦方伯自江宁移任安徽三十二韵
衡岳群舒地,横江六代都。风烟通上下,民俗别荆吴。
驻节方从化,移辕有待苏。生申元四国,借寇岂私吾。
白下公初莅,黄中信早孚。从容文礼乐,谈笑奠江湖。
小察羞誇智,吁猷始作谟。五年休息意,四境荡平途。
爱士怜弹铗,知音辨滥竽。古风宣頀夏,伪体辟榛芜。
岂以文防政,真看效是儒。甘棠方苃舍,瓠子计搴刍。
天语褒丹凤,人心絷白驹。皖公先在望,泗上且须臾。
四载俄安宅,双旌遂载驱。同州淮海合,分省井疆殊。
作伯临诸帅,投閒有一夫。登龙惭郭泰,伏鹄愧南趎。
江远林烟澹,霜初岸草枯。远偕迎竹马,近即送樯乌。
回首思乡郡,倾心仰大炉。土风兼侠武,邻域急军需。
狗有生氂逸,人无佩犊粗。依仁谐众愿,舞德况微躯。
剧邑将辞醴,归村更饮酺。瓶开惟说尹,襁负共将雏。
九派浔阳会,千峰天柱孤。词源瞻几杖,坐上又醍醐。
此地朱訾口,他时北斗枢。旬宣宁楚尾,羽翼上天衢。
业广同环海,恩周讵向隅。形容群作颂,传咏慰吴歈。
姚鼐的名句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 :出自《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出自《登泰山记》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出自《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