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拼音 > 正文内容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注释_解释

ju67kgfg66个月前 (08-28)诗词拼音1

岑参 唐代诗词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liángzhōu guǎn zhōngzhū pàn guān

wān wān yuè chū guà chéng tóuchéng tóuyuè chū zhào liángzhōu liángzhōu shí wànjiārén bàn jiědàncháng kān duàn fēng xiāo xiāo màn màn 西zhōngduō rén rén biélái sān chūn huā mén lóu qián jiànqiū cǎo néngpín jiàn xiāngkànlǎo shēng xiào nénghuí dǒujiǔ xiāngféng zuì dǎo

译文

弯弯的月儿爬上了凉州城头,城头的月儿升空照着全凉州。

凉州方圆七里住着十万人家,这里的胡人半数懂得弹琵琶。

动人的琵琶曲令人肝肠欲断,只觉得风声萧萧兮长夜漫漫。

河西幕府里我有很多老朋友,老朋友分别以来已有三五春。

如今在花门楼前又见到秋草,哪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变老?

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须痛饮醉倒。

注释

凉州:唐朝河西节度府所在地,治所在今甘肃武威。馆:客舍。判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下的属官。

城墙上。唐王昌龄《出塞》诗之二:“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凉州:一作“梁州”。

里:一作“城”。

胡人: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半解:半数人懂得。解,懂得,明白。

萧萧:象声词。此处形容风声。漫漫:形容黑夜漫长。

河西:汉唐 时指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此处指河西节度使,治所在凉州。故人:旧交;老友。

花门楼:这里即指凉州馆舍的楼房。贫贱:贫苦微贱。唐崔颢《长安道》诗:“莫言贫贱即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

斗酒相逢:即相逢斗酒。斗酒,比酒量。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68

2、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95-196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作者的诗词

岑参的诗词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

常爱张仪楼,西山正相当。千峰带积雪,百里临城墙。
烟氛扫晴空,草树映朝光。车马隘百井,里閈盘二江。
亚相自登坛,时危安此方。威声振蛮貊,惠化钟华阳。
旌节罗广庭,戈鋋凛秋霜。阶下貔虎士,幕中鹓鹭行。
今我忽登临,顾恩不望乡。知己犹未报,鬓毛飒已苍。
时命难自知,功业岂暂忘。蝉鸣秋城夕,鸟去江天长。
兵马休战争,风尘尚苍茫。谁当共携手,赖有冬官郎。

送陕县王主簿赴襄阳成亲

六月襄山道,三星汉水边。求凰应不远,去马剩须鞭。
野店愁中雨,江城梦里蝉。襄阳多故事,为我访先贤。

虢州送郑兴宗弟归扶风别庐

佐郡已三载,岂能长后时。出关少亲友,赖汝常相随。
今旦忽言别,怆然俱泪垂。平生沧洲意,独有青山知。
州县不敢说,云霄谁敢期。因怀东谿老,最忆南峰缁。
为我多种药,还山应未迟。

骊姬墓下作(夷吾、重耳墓,隔河相去十三里)

骊姬北原上,闭骨已千秋。浍水日东注,恶名终不流。
献公恣耽惑,视子如仇雠。此事成蔓草,我来逢古丘。
蛾眉山月苦,蝉鬓野云愁。欲吊二公子,横汾无轻舟。

题李士曹厅壁画度雨云歌

似出栋梁里,如和风雨飞。掾曹有时不敢归,
谓言雨过湿人衣。

岑参的名句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出自《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出自《寄左省杜拾遗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出自《逢入京使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出自《山房春事二首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出自《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出自《送人赴安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出自《登古邺城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出自《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出自《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出自《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出自《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出自《登古邺城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出自《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出自《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出自《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出自《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出自《送崔子还京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出自《送人赴安西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出自《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出自《戏问花门酒家翁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出自《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出自《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出自《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出自《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出自《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出自《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出自《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出自《暮秋山行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出自《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出自《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出自《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出自《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出自《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出自《戏问花门酒家翁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出自《山房春事二首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出自《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出自《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胜概日相与,思君心郁陶。 :出自《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出自《送人赴安西

孤舟向广武,一鸟归成皋。 :出自《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出自《登古邺城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出自《逢入京使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出自《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出自《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出自《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出自《山房春事二首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出自《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出自《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出自《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出自《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出自《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出自《碛中作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出自《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出自《碛中作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出自《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出自《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出自《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出自《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出自《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出自《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天宝十二载(753年)哥舒翰任河西节度使,其僚属如高适、严武等也与岑参是老熟人,所以当天宝十三载(754年)岑参赴北庭途经凉州时,就有很多老朋友前来迎送,常欢聚夜饮。此诗写的就是与河西幕府的老同事们的一次欢聚夜饮。

参考资料:

1、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95-196

2、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10-611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拼音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mayajj.cn/sc/404086.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