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门歌注释_解释
译文
战国七雄的胜负不可知,攻城杀将纷乱甚多。
秦军增兵围困赵都邯郸,魏王畏秦不敢出兵相救。
信陵君为侯嬴驾车过市访友,执辔愈恭颜色愈和。
朱亥是持刀宰杀牲口的屠夫,侯嬴是掌管魏国都城大梁东门锁匙的守门人。
侯嬴不但为信陵君献窃符夺兵之计,而且极重义气,竟以身命相报。
侯嬴甘愿以身命报答信陵君知遇之恩,七十岁老人别无所求。
注释
1.夷(yí)门:战国时期,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这首诗中所歌颂的侯嬴是夷门的守门官,故名为《夷门歌》。
2.七雄:战国时期七个主要的诸侯国齐、楚、秦、燕、赵、魏、韩合称“战国七雄”。雄雌:即胜负。
3.纷纷:纷乱。
4.“秦兵”二句:秦军在长平之战大破赵军后,乘胜包围邯郸。平原君夫妇多次写信向魏国及信陵君求救。魏王畏惧秦国,虽命晋鄙领兵十万驻扎于邺,但是仅仅观望,不敢出兵相救。信陵君屡次劝谏魏王,魏王均不听。邯郸:战国时赵国都城,即今河北邯郸市。
5.魏王:指魏安釐王。公元前260年,秦兵攻赵,在长平坑赵卒四十万,遂围邯郸。赵向魏求救,魏安釐王不应。
6.平原君:即赵胜,战国时赵惠文王之弟,战国四公子之一,也是信陵君的姐夫。任赵相,礼贤下士,门客从多,与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齐名,并称为“四公子”。
7.公子:即信陵君,名魏无忌,战国时魏安釐王异母弟,门下有食客三千。
8.嬴(yíng):即侯嬴,魏国的隐士,当时是魏国都城大梁监门小吏。信陵君慕其名,亲自执辔御车,迎为上客,为信陵君献计窃虎符,夺兵救赵。为守秘,自刎以报信陵君。
9.驷(sì)马:四匹马拉的车子。
10.执辔(pèi):驾车。辔:驾奴牲口的嚼子和缰绳。辔:驾奴牲口的嚼子和缰绳。《史记·魏公子列传》载魏有隐士名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11.亥:朱亥,战国魏人,有勇力,与侯嬴相善,隐于市,为屠户。后助信陵君救赵。
12.屠肆(sì):屠宰铺。肆:旧时指铺子,商店。
13.鼓刀:操刀。鼓:挥舞。
14.抱关者:守门小吏。
15.“非但”二句:写二人帮助公子窃符救赵的豪侠仗义之举。信陵君于魏王宠姬如姬有恩,侯嬴于是为信陵君献计,请如姬帮忙从魏王卧室中偷出兵符,准备夺晋鄙之军救赵却秦。如姬果然窃得兵符。公子行前,侯嬴又说:“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公子即使合了兵符,但是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向王请示,事情就危险了。”于是让他的朋友大力士朱亥和公子一起去,准备在晋鄙不听时击杀他。侯嬴又对公子说:“我年老了,不能跟随公子。等公子到达晋鄙军时,我将自刭以谢公子。”公子至邺,假称魏王派自己来代替晋鄙。晋鄙果然怀疑,朱亥遂以大铁椎击杀晋鄙。公子统帅晋鄙军,进击秦军,秦军解邯郸之围而去。
16.“向风”二句:写侯嬴果然自刎,赞美他的仗义轻生,慷慨任侠。《晋书·段灼传》:“七十老翁,复何所求哉。”
参考资料:
1、李永祥编著.王维诗集:济南出版社,2007.04:5-6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作者的诗词
杂诗
双燕初命子,五桃新作花。王昌是东舍,宋玉次西家。
小小能织绮,时时出浣纱。亲劳使君问,南陌驻香车。
丁寓田家有赠
君心尚栖隐,久欲傍归路。在朝每为言,解印果成趣。
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开轩御衣服,散帙理章句。时吟招隐诗,或制闲居赋。
新晴望郊郭,日映桑榆暮。阴昼小苑城,微明渭川树。
揆予宅闾井,幽赏何由屡。道存终不忘,迹异难相遇。
此时惜离别,再来芳菲度。
过福禅师兰若
岩壑转微径,云林隐法堂。羽人飞奏乐,天女跪焚香。
竹外峰偏曙,藤阴水更凉。欲知禅坐久,行路长春芳。
喜祖三至留宿
门前洛阳客,下马拂征衣。不枉故人驾,平生多掩扉。
行人返深巷,积雪带馀晖。早岁同袍者,高车何处归。
新秦郡松树歌
青青山上松,数里不见今更逢。不见君,心相忆,
此心向君君应识。为君颜色高且闲,亭亭迥出浮云间。
王维的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出自《使至塞上》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出自《画》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出自《鸟鸣涧》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出自《山居秋暝》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出自《终南别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出自《汉江临泛》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出自《鹿柴》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出自《山中》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出自《送别》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出自《桃源行》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出自《相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出自《送沈子归江东》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出自《少年行四首》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出自《辛夷坞》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出自《西施咏》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出自《伊州歌》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出自《送别》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出自《山居秋暝》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出自《竹里馆》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出自《鸟鸣涧》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出自《观猎》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出自《春中田园作》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出自《酬张少府》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出自《积雨辋川庄作》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出自《田园乐七首·其六》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出自《渭川田家》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出自《田园乐七首·其六》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出自《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出自《送李判官赴东江》
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 :出自《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出自《山居秋暝》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出自《田园乐七首·其四》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出自《西施咏》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出自《杂诗三首·其二》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出自《送梓州李使君》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出自《归嵩山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出自《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出自《送梓州李使君》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出自《陇西行》
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騑。 :出自《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出自《观猎》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出自《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出自《桃源行》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出自《酌酒与裴迪》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出自《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出自《杂诗三首》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出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出自《少年行四首》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自《少年行四首》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出自《少年行四首》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出自《相思》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出自《秋夜曲》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出自《山中》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出自《终南别业》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出自《使至塞上》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出自《酬郭给事》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出自《伊州歌》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出自《山居即事》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出自《临湖亭》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出自《春中田园作》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出自《杂诗三首》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出自《田园乐七首·其七》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出自《送别》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出自《竹里馆》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出自《画》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出自《田园乐七首·其四》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出自《终南别业》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出自《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出自《杂诗三首》
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 :出自《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出自《少年行四首》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出自《终南山》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出自《新晴野望》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出自《观猎》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出自《归嵩山作》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出自《渭川田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出自《使至塞上》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出自《过香积寺》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出自《田园乐七首·其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出自《送梓州李使君》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出自《杂诗三首》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出自《渭川田家》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出自《洛阳女儿行》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出自《酬郭给事》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出自《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出自《渭川田家》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出自《陇头吟》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谿口。 :出自《新晴野望》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出自《田园乐七首·其一》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出自《终南山》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出自《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出自《春中田园作》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出自《送别》
创作背景
此诗题材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即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王维在原故事的基础上,大胆改动,巧妙剪裁,写成一首微型叙事诗。此诗代表着王维早年积极进取的一面。
参考资料:
1、李永祥编著.王维诗集:济南出版社,2007.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