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拼音 > 正文内容

上枢密韩太尉书注释_解释

ju67kgfg65个月前 (08-28)诗词拼音1

苏辙 宋代诗词 上枢密韩太尉书

shàngshū hán tài wèishū

    tài wèizhí shì zhé shēng hǎowéiwén zhī zhì shēn wéiwén zhě zhī suǒ xíng rán wén xué ér néngyǎng ér zhì mèng yuē shàn yǎng hào rán zhī jīn guānwén zhāng kuān hòu hóng chōng tiān zhī jiānchēngzhī xiǎo tài shǐ gōng hángtiān xià zhōu lǎn hǎi míng shān chuān yànzhào jiānháo jùn jiāo yóu wén shū dàng yǒuèr zhě cháng zhí xué wéizhī wén zāi chōng zhōngér mào dòng yán ér jiànwén ér zhī    zhé shēng shí yǒujiǔ nián jiāsuǒ yóu zhě guòlín xiāng dǎng zhī rén suǒ jiànguòshùbǎi zhī jiāngāo shān dēng lǎn 广guǎngbǎi shìzhī shū suī suǒ rán jiē rén zhī chén zhì kǒng suìméijué rán shěqiú tiān xià wén zhuàng guānzhītiān zhī 广guǎngguòqín hàn zhī guānzhōng nán sōng huázhī gāo běi huáng zhī bēnliú kǎi rán xiǎng jiànzhī háo jié zhì jīng shī yǎng guāntiān gōng quēzhī zhuàng cāng lǐn chéng chí yuàn yòu zhī qiěér hòu zhītiān xià zhī jiànhàn lín ōu yáng gōng tīng lùnzhī hóng biàn guānróng mào zhī xiù wěi mén rén xián shì yóu ér hòu zhītiān xià zhī wén zhāng tài wèicái lüè guāntiān xià tiān xià zhī suǒ shì yōu zhī suǒ dàngǎn zhōu gōng zhàogōng chū fāng shū zhàoér zhé wèi zhī jiànyān     qiěrén zhī xué zhì suī duō ér wéizhé zhī lái shān jiànzhōng nán sōng huázhī gāo shuǐ jiànhuáng zhī qiěshēn rén jiànōu yáng gōng ér yóu wéiwèi jiàntài wèiyuàn guānxián rén zhī guāng 耀yào wén yán zhuàng rán hòu jìntiān xià zhī guānér hàn zhě     zhé nián shǎowèi néngtōngshì xiàng zhī lái fēi yǒudǒushēng zhī ǒu rán zhī fēi suǒ rán xìng guī dàixuǎn 使shǐ yōu yóu shùnián zhī jiānjiāngzhì wén qiěxué wéizhèng tài wèigǒu wéijiàoér jiàozhī yòu xìng

译文

  太尉执事:苏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衬。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

  苏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

  况且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苏辙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雄心壮志,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苏辙年纪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

注释

执事:侍从。

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文章是由气形成的,然而文章不能靠学来达到好,气质却可以靠加强修养得到它。

养:培养。

浩然之气:正大刚直的气质。

宽厚宏博:宽大厚重宏伟博大。

充:充满。

称:相称,符合。

周览:饱览。

豪俊交游:豪杰来往。

疏荡:洒脱而不拘束。

颇:很。

奇气:奇特的气概。

岂尝:难道,曾经。

气充乎其中:精神气质充满在他们的胸中。

而溢乎其貌:洋溢在他们的外表。

动乎其言:反映在他们的言辞里。

而见乎其文:表现在他们的文章中。

游:交往。

乡党:乡里。

自广:扩大自己的视野。

陈迹:陈旧的东西。

以:用来。

其:我。

治:研习。

遂汩没:因而埋没。

决然舍去:毅然离开。

求:探求。

奇闻壮观:奇异的事物和宏伟的景象。

广大:广阔。

恣观:尽情观赏。

高:高峻。

顾:看到。

奔流:奔腾流泻。

慨然想见:感慨的想到。

仰观:瞻仰。

壮:壮丽。

仓廪:粮仓。

苑囿:猎苑。

富:富丽。

大:广大。

巨丽:极其美好。

宏辩:宏伟善辩。

秀伟:秀美魁梧。

聚:聚集。

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凭借才能谋略天下第一全国人依靠他可以无忧无虑。

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四方夷人害怕你才不敢作乱。

而:可是。

焉:啊。

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没有立下大志,即使学得多又有什么用。

大:浩大。

深:深远。

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却还是因为没有见到太尉(感到遗憾)。

观:看到。

光耀:风采。

闻一言以自壮:听到你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

尽:看尽。

大观:雄伟景象。

通习吏事:通晓官吏的业务。

向:先前。

斗升之禄:微薄的俸禄。

赐归待选:朝廷允许回乡等待朝廷的选拔。

优游:从容闲暇。

益治:更加研究。

且学为政:并且学习治理政务。

苟:如果。

辱教之:屈尊教导我。

幸:幸运。

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作者的诗词

苏辙的诗词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荻浦

离披寒露下,萧索微风触。

摧折有余青,従横未须束。

次韵李豸秀才来别子瞻仍谢惠马二首

小床卧客笑元龙,弹铗无舆下舍中。

五马不辞分后乘,轻裘初许敝诸公。

随人射虎气终在,徒步白头心颇同。

遥想据鞍横槊处,新诗一一建安风。

清江入城郭,小浦生微澜。

李邦直出巡青州余不久将赴南都比归不及见矣

东道初来托故人,南楼频上泗河漘。

江山尚有留人意,樽俎宁当厌客贫。

顾我及秋行不久,问君触热去何因。

西归凉冷霜风后,浊酒清诗谁与亲。

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三首

积因得果通三世,临老长闲自一时。

久尔观心终未悟,偶然见道了无疑。

南迁北返吾何病,片瓦尺椽天与期。

自断此生今已矣,世间何物更如斯。

苏辙的名句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出自《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出自《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出自《怀渑池寄子瞻兄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出自《黄州快哉亭记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出自《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出自《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出自《黄州快哉亭记

创作背景

  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随父亲去京师,在京城得到了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第二年,苏轼、苏辙兄弟高中进士,“三苏”之名遂享誉天下。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这就是《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想通过这封信来打动韩琦,从而得到他的接见和赏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拼音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mayajj.cn/sc/404189.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