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记注释_解释
译文
我担任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于是向滁州人询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
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过去,太祖皇帝曾经率领后周兵在清流山下击溃李景的十五万军队,在滁州东门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将皇甫晖、姚凤,就这样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滁州地区的山水,查核过滁州地区的图籍,登上高山来眺望清流关,想寻找皇甫晖、姚凤被捉的地方。可是,当时的人都已经不在,大概是天下太平的时间长久了。自从唐朝败坏了它的政局,全国四分五裂,英雄豪杰们全都起来争夺天下,到处都是敌对的政权,哪能数得清呢?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圣人一出现,全国就统一了。以前的凭靠险要的割据都被削平消灭。在一百年之间,静静地只看到山高水清。要想问问那时的情形,可是留下来的老年人已经不在人世了。如今,滁州处在长江、淮河之间,是乘船坐车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百姓活着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饭,欢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有谁晓得这是皇帝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注释
丰乐亭:在今安徽滁州城西丰山北,为欧阳修被贬滁州后建造的。苏轼曾将《丰乐亭记》书刻于碑。《舆地纪胜》:“淮南路滁州:丰乐亭,在幽谷寺。庆历中,太守欧阳修建。”清《一统志》:“安徽滁州丰乐亭在州西南琅琊山幽谷泉上。欧阳修建,自为记,苏轼书,刻石。”
明年:第二年,即庆历六年。
问诸滁人:向滁人打听泉水的出处。诸,兼词,之于。《与韩忠献王书》:“山川穷绝,比乏水泉,昨夏天之初,偶得一泉于川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抱,构小亭于泉侧。”又有《幽谷泉》诗。
耸然而特立:高峻挺拔地矗立着。耸然,高耸的样子。特,突出。
窈然:深幽的样子。
滃然:水势盛大的样子。
俯仰:这里为环顾的意思。
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干戈:古代兵器,此指战争。
“昔太祖”五句:公元956年,宋太祖赵匡胤为后周大将,与南唐中主李璟的部将皇甫晖、姚凤会战于滁州清流山下,南唐部队败于滁州城。随后赵匡胤亲手刺伤皇甫晖,生擒皇甫晖、姚凤,夺下滁州城。周,指五代时后周。李景,即李璟,南唐的中主。清流山,在今滁州城西南。
图记:指地图和文字记载。
清流之关:在滁州西北清流山上,是宋太祖大破南唐兵的地方。
“所在”二句:指到处都割据称王,难以计算。胜,尽。
及:等到。
圣人出而四海一:指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天下。
向,从前。
遗老:指经历战乱的老人。
舟车商贾:坐船乘车的商人。
畎:田地。
乐生送死:使生的快乐,礼葬送死。
涵煦:滋润教化。
事简:公务简单。
掇幽芳而荫乔木:春天采摘清香的花草,夏天在大树荫下休息。掇,拾取。荫,荫庇,乘凉。
刻露,清楚地显露出来。
岁物:收成。
刺史:官名,宋人习惯上作为知州的别称。欧阳修此时为滁州知州,根据习惯自称为刺史。
名:起名,命名。
参考资料:
1、朱一清.古文观止鉴赏集评(四):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33-39
2、关永礼.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648-652
3、周济夫 等.欧阳修诗文选译:巴蜀书社,1991:220-225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作者的诗词
送
滁南幽谷抱山斜,我凿清泉子种花。故事已传遗老说,世人今作画图誇。
金闺引籍子方壮,白发盈簪我可嗟。试问弦歌为县政,何知樽俎乐无涯。
句 其三
最好花常最后开。
春帖子词二十首·十夫人合五首
玉殿签声玉漏催,彩花金胜巧先裁。
宿云容与朝晖丽,共喜春随曙色来。
驯鹿
朝渴饮清池,暮饱眠深栅。
◇媿主人恩,自非杀身难报德。
主人施恩不待报,哀尔胡为网罗获。
南山蔼蔼动春阳,吾欲纵尔山之傍。
岩崖雪尽飞泉溜,涧谷风吹百草香。
饮泉啮草当远去,山後山前射生户。
送宋次道学士赴
古堤老柳藏春烟,桃花水下清明前。
江南太守见之笑,击鼓插旗催解船。侍中令德宜有后,学士清才方少年。
文章秀粹得家法,笔画点缀多馀妍。藏书万卷复强记,故事累朝能口传。
来居侍从乃其职,远置州郡谁谓然。交游一时尽英俊,车马两岸来联翩。
船头朝转暮千里,有酒胡不为留连。
欧阳修的名句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出自《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出自《醉翁亭记》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出自《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出自《丰乐亭游春·其三》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出自《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 :出自《长相思·花似伊》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出自《踏莎行·候馆梅残》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出自《别滁》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出自《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出自《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出自《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出自《丰乐亭游春·其三》
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出自《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出自《诉衷情·眉意》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出自《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出自《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出自《生查子·元夕》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出自《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出自《生查子·元夕》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出自《生查子·元夕》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出自《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出自《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出自《生查子·元夕》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出自《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出自《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出自《踏莎行·候馆梅残》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出自《别滁》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出自《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出自《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
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出自《画地学书》
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出自《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出自《晚泊岳阳》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 :出自《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出自《秋声赋》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出自《戏答元珍》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出自《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 :出自《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出自《秋怀》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出自《秋怀》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出自《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 :出自《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出自《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出自《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出自《田家》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出自《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出自《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出自《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出自《戏答元珍》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出自《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出自《画眉鸟》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出自《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出自《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出自《戏答元珍》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出自《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出自《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 :出自《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出自《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出自《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出自《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出自《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
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出自《秋声赋》
阑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 :出自《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出自《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 :出自《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出自《伶官传序》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出自《踏莎行·候馆梅残》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出自《画地学书》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出自《田家》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出自《画眉鸟》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出自《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出自《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出自《醉翁亭记》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出自《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出自《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出自《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出自《伶官传序》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出自《朝中措·平山堂》
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 :出自《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
创作背景
欧阳修三次遭贬使他对当时冷酷的社会现实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他向往恬静的归隐生活。滁州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山高水清,风景宜人。他几乎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作者这时的人生观比较旷达的。《丰乐亭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参考资料:
1、朱一清.古文观止鉴赏集评(四):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33-39
2、吕晴飞.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575-578
3、周济夫 等.欧阳修诗文选译:巴蜀书社,1991:2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