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石曼卿文注释_解释
译文一
在英宗治平四年七月某日,备具官爵履历的欧阳修,差遣尚书都省令史李到太清之下,以清酒和各种美味的菜肴作奠仪,致祭于亡友石曼卿的墓前,并作一篇文章吊祭说:
“唉曼卿!在世时是英雄,死后成为神灵。他同万物一道生死,最后又回归到无物的地方。他是暂时相聚的形体,不与万物一道灭亡。他卓越挺立,永垂不朽,给后世留下英名。这从古时的圣贤到现在,都是这样的,留著于史册,像日月星辰一样明亮。
唉曼卿!我没有看见你已经很久了,还能仿佛记得你生前的容貌。你气宇轩昂,襟怀坦白,光明磊落,高大英俊,虽然埋藏在地下,想来不会腐朽化为泥土,而会变成金玉的精华。如果不是这样,此地为什么生长着高达千尺的松树,出产有九根茎的灵芝草。无奈荒烟野草,藤蔓缠绕,荆棘纵横;风雨凄凉,霜露下降;磷火飘动,飞萤明灭;只见牧童与老樵夫唱着山歌,上上下下;惊恐的飞禽与害怕的野兽,前后徘徊,发出悲切的鸣叫呼声。今天已经是这样,再过了千秋万岁,怎知道不是穴洞里面,深藏着狐狸貉子、鼯鼠和黄鼠狼?而自古以来,圣贤都是这样,单单看不到累累相连的旷野和荒城么!
唉曼卿!古今盛衰的道理,我本来就知道是这样的,而思念从前的情景,悲凉凄惨,不觉得要面临着风而流泪,但对‘太上忘情’这句话,很有些惭愧。希望你来享用这祭礼!”
译文二
在治平四年七月某日,具官欧阳修,谨派尚书都省令史李旸前往太清,以清酒和几样佳肴做祭品,在亡友曼卿的墓前设祭,并写一篇祭文来吊祭:
唉,曼卿!生前既是英杰,死后必是神灵!那跟万物一样有生有死,而最后归于无物的境地的,是你由精气暂时聚合的身躯;那不跟万物同归于尽,而出类拔萃永垂不朽的,是你流传后世的名声。这是自古以来的圣贤,都是如此的;那些已载入史书的姓名,就像太阳星辰一样明显。
唉!曼卿啊!我见不到你已经很久了,可是还能想象你生前时的模样。你意态不凡,光明磊落,又那样超群出众,埋葬在地下的遗体,我猜想不会化为烂泥腐土,应该会变成最珍贵的金玉。不然的话,就会长成青松,挺拔千尺,或者产出灵芝,一株九茎。为什么你的坟墓偏偏是一片荒烟蔓草,荆棘丛生,寒风凄凄,露珠飘零,磷火闪闪,萤火虫乱飞?只见牧童和砍柴的老人,唱着歌在这儿上下走动;还有慌张受惊的飞禽走兽,在这儿徘徊悲鸣。现在已经是这样的光景了,经过千秋万岁之后,怎知道那些狐狸、老鼠和黄鼬等野兽,不会在这里掏穴藏身?自古以来,圣贤都是这样,难道单单看不见那旷野上一个挨一个的荒坟?
唉!曼卿啊!事物由盛而衰的道理,我本来是早已知道的。但怀念起过往的日子,越发感到悲凉凄怆,不知不觉迎风掉下眼泪的我,也只好愧于自己达不到圣人那样淡然忘情的境界。希望你能够享用祭品。
注释
(1)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即1067年7月某日。维,发语词。
(2)具官:唐宋以来,官吏在奏疏、函牍及其他应酬文字中,常把应写明的官职爵位,写作具官,表示谦敬。欧阳修写作此文时官衔是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亳州军州事。
(3)尚书都省:即尚书省,管理全国行政的官署。令史:管理文书工作的官。李敭:其人不详。
(4)太清:地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南,是石曼卿葬地。欧阳修《石曼卿墓表》:“既卒之三十七日,葬于太清之先茔。”
(5)清酌庶羞:清酌,祭奠时所用之酒。庶,各种。羞,通“馐”,食品,这里指祭品。
(6)生而为英,死而为灵:活着的时候是人世间的英杰,死之后化为神灵。英,英雄、英杰。灵,神灵。
(7)暂聚之形:指肉体生命。
(8)简册:指史籍。者,昭如日星。
(9)仿佛:依稀想见。
(10)轩昂磊落:形容石曼卿的不凡气度和高尚人格。
(11)突兀峥嵘:高迈挺拔,比喻石曼卿的特出才具。
(12)朽壤:腐朽的土壤。
(13)精:精华。
(14)产灵芝而九茎:灵芝,一种菌类药用植物,古人认为是仙草,九茎一聚者更被当作珍贵祥瑞之物。《汉书·宣帝纪》:“金芝九茎,产于涵德殿池中。”而,一作“之”。
(15)燐:即磷,一种非金属元素。动物尸体腐烂后产生的磷化氢,在空气中自动燃烧,并发出蓝色火焰,夜间常见于坟间及荒野。俗称之为鬼火。
(16)牧童樵叟:放牧和砍柴之人。
(17)上下:来回走动。
(18)悲鸣踯躅而咿嘤:这里指野兽来回徘徊,禽鸟悲鸣惊叫。
(19)狐貉与鼯鼪(wúshēnɡ):狐貉,兽名,形似狐狸。鼯,鼠的一种,亦称飞鼠。鼪,黄鼠狼。
(20)盛衰:此指生死。
(21)畴昔:往昔,从前。
(22)陨涕:落泪。
(23)有愧乎太上之忘情:意思是说自己不能像圣人那样忘情。太上,最高,也指圣人。忘情,超脱了人世一切情感。《世说新语·伤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24)尚飨(xiǎnɡ):祭文套语,表示希望死者鬼神来享用祭品之意。尚,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作者的诗词
送
滁南幽谷抱山斜,我凿清泉子种花。故事已传遗老说,世人今作画图誇。
金闺引籍子方壮,白发盈簪我可嗟。试问弦歌为县政,何知樽俎乐无涯。
句 其三
最好花常最后开。
春帖子词二十首·十夫人合五首
玉殿签声玉漏催,彩花金胜巧先裁。
宿云容与朝晖丽,共喜春随曙色来。
驯鹿
朝渴饮清池,暮饱眠深栅。
◇媿主人恩,自非杀身难报德。
主人施恩不待报,哀尔胡为网罗获。
南山蔼蔼动春阳,吾欲纵尔山之傍。
岩崖雪尽飞泉溜,涧谷风吹百草香。
饮泉啮草当远去,山後山前射生户。
送宋次道学士赴
古堤老柳藏春烟,桃花水下清明前。
江南太守见之笑,击鼓插旗催解船。侍中令德宜有后,学士清才方少年。
文章秀粹得家法,笔画点缀多馀妍。藏书万卷复强记,故事累朝能口传。
来居侍从乃其职,远置州郡谁谓然。交游一时尽英俊,车马两岸来联翩。
船头朝转暮千里,有酒胡不为留连。
欧阳修的名句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出自《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出自《醉翁亭记》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出自《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出自《丰乐亭游春·其三》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出自《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 :出自《长相思·花似伊》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出自《踏莎行·候馆梅残》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出自《别滁》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出自《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出自《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出自《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出自《丰乐亭游春·其三》
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出自《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出自《诉衷情·眉意》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出自《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出自《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出自《生查子·元夕》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出自《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出自《生查子·元夕》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出自《生查子·元夕》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出自《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出自《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出自《生查子·元夕》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出自《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出自《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出自《踏莎行·候馆梅残》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出自《别滁》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出自《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出自《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
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出自《画地学书》
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出自《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出自《晚泊岳阳》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 :出自《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出自《秋声赋》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出自《戏答元珍》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出自《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 :出自《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出自《秋怀》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出自《秋怀》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出自《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 :出自《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出自《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出自《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出自《田家》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出自《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出自《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出自《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出自《戏答元珍》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出自《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出自《画眉鸟》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出自《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出自《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出自《戏答元珍》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出自《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出自《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 :出自《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出自《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出自《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出自《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出自《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
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出自《秋声赋》
阑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 :出自《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出自《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 :出自《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出自《伶官传序》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出自《踏莎行·候馆梅残》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出自《画地学书》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出自《田家》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出自《画眉鸟》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出自《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出自《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出自《醉翁亭记》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出自《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出自《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出自《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出自《伶官传序》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出自《朝中措·平山堂》
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 :出自《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
创作背景
石曼卿(994—1041),名延年,北宋河南宋城(今河南商丘)人。他非常关心边事,对契丹和西夏之患曾提出谏言。欧阳修《石曼卿墓表》称其为人“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欧阳修很了解、敬佩石曼卿,因此在他卒后26年,又有此祭墓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