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牡丹注释_解释
译文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乡洛阳,路是那么的漫长。岁月使我变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独自一个,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春风中,欣赏着盛开的牡丹。
注释
一自:自从。
胡尘:指金兵。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复之。”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亡国的悲痛。
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
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 时诗人四十七岁,却有老态之感。
参考资料:
1、张海鸥主编 .宋名家诗导读 .广东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1年 .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作者的诗词
咏青溪石壁
青溪宜晓日,曲处千丈晦。
天开苍石屏,影落西村外。
虚无元气立,明灭河汉对。
人行峥嵘下,鸟急浩荡内。
向来千万峰,琐细等蓬块。
老夫倚杖久,三叹造物大。
惜哉太史公,意短遗此快。
更欲访野人,穷探视其背。
翁高邮挽诗
万里功名路,三生翰墨身。
暮年铜虎重,浮世石羊新。
天地悭豪杰,山川泣吏民。
空传四十诔,竟不识斯人。
题甘泉书院
甘泉坊里林影黑,吴氏舍前书榜鲜。
床座畧容摩诘借,桂枝应待小山传。
兵横海内犹纷若,风到湖南还穆然。
勉效周生述孔业,赋诗吾独愧先贤。
周尹潜雪中过门不我顾遂登西楼作诗见寄次韵
敲门俗子令我病,面有三寸康衢埃。
风饕雪虐君驰去,蓬户那无酒一杯。
山斋
夏郊绿已遍,山斋昼自迟。
云物忽分散,余碧暮逶迤。
寒暑送万古,荣枯各一时。
世纷幸莫及,我麈得常持。
陈与义的名句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出自《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出自《襄邑道中》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出自《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出自《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出自《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出自《送人归京师》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出自《送人归京师》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出自《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出自《春寒》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出自《春寒》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出自《襄邑道中》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出自《咏牡丹》
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 :出自《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绍兴六年(1136),当时陈与义以病告退,除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寓居浙江桐乡。他虽身离官场,但心系魏阙,对国事非常关心。陈与义是洛阳人,洛阳以牡丹闻名天下,因此他见到眼前牡丹盛开,勾起了伤时忧国的情感,写下了这首传布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