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竹记注释_解释
译文
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敞,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生在竹丛中,长得繁盛茂密,简直都没有竹子的苗了。”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是由年迈德崇的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却仍然不变。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没用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像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
可叹啊!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然而,竹子与其它草木的关系,也就象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因此,写了这篇《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壁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
注释
本:根。
固:稳固。
树:树立。
倚:偏颇。
体道:体悟仁德。
虚受:虚心接受。
贞:坚定。
砥砺(dǐ lì):磨练,锻练。
名行:名节操行。
如是:像这样。
树:种植竹子。
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
贞元十九年:即公元803年。贞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
拔萃:唐代考中进士,还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授官。白居易三十二岁这年,以“拔萃”登科。
校书郎:秘书省属官,管理校勘和整理国家图书典籍。
常乐里:长安的里名。关相国:疑为德宗时的宰相关播。
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殄(tiǎn):灭绝,此指摧残。 瘁:劳伤,此指毁坏。
关氏之老,关家旧人,如老仆,管家之类。
繇(yóu):同“由”。
筐篚(fěi):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
篲箒(huìzhǒu):都是扫箒。篲:通“彗”,扫帚。这里作动词用。
寻:古时八尺为一寻。
菶(běng)茸荟郁:形容草木繁盛茂密。
芟(shān)蘙(yì)荟,剪除茂盛的杂草。
封:培土。
斯:指这所房子。
参考资料:
1、叶桂刚 王贵元主编.中国古代散文精品赏析 (下册):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年06月第1版:第24页
2、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柳士镇,张宏生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唐文粹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83页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作者的诗词
小池二首
昼倦前斋热,晚爱小池清。映林馀景没,近水微凉生。
坐把蒲葵扇,闲吟三两声。
有意不在大,湛湛方丈馀。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
每一临此坐,忆归青溪居。
初出城留别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
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除夜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七夕
忆得少年长乞巧,竹竿头上愿丝多。
春雪
元和岁在卯,六年春二月。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
连宵复竟日,浩浩殊未歇。大似落鹅毛,密如飘玉屑。
寒销春茫苍,气变风凛冽。上林草尽没,曲江水复结。
红乾杏花死,绿冻杨枝折。所怜物性伤,非惜年芳绝。
上天有时令,四序平分别。寒燠苟反常,物生皆夭阏。
我观圣人意,鲁史有其说。或记水不冰,或书霜不杀。
上将儆政教,下以防灾孽。兹雪今如何,信美非时节。
白居易的名句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出自《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出自《梦微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出自《暮江吟》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出自《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出自《长相思·汴水流》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出自《白云泉》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出自《放言五首·其五》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出自《钱塘湖春行》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出自《琵琶行》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出自《琵琶行》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出自《琵琶行》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出自《长相思·汴水流》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出自《后宫词》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出自《村夜》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出自《春词》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出自《邯郸冬至夜思家》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出自《阴雨》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出自《琵琶行》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出自《为薛台悼亡》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出自《上阳白发人》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出自《南浦别》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出自《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出自《琵琶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出自《长恨歌》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出自《雪夜小饮赠梦得》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出自《琵琶行》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出自《草》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出自《望月有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出自《暮江吟》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出自《放言五首·其五》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 :出自《放言五首·其四》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出自《放言五首·其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出自《草》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出自《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出自《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出自《放言五首·其一》
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 :出自《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出自《雪夜小饮赠梦得》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出自《长恨歌》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出自《南浦别》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出自《青门柳》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出自《梦微之》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出自《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出自《寒食野望吟》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出自《村居苦寒》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出自《长恨歌》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出自《望月有感》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出自《望驿台》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出自《采莲曲》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出自《为薛台悼亡》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出自《买花》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出自《后宫词》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出自《池上》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出自《观游鱼》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出自《忆江南词三首》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出自《长恨歌》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出自《燕诗示刘叟》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出自《燕诗示刘叟》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出自《春题湖上》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出自《长恨歌》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出自《观刈麦》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出自《夜雪》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出自《南湖早春》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出自《江楼夕望招客》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出自《长恨歌》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出自《江楼夕望招客》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出自《春题湖上》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出自《卖炭翁》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出自《长恨歌》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出自《卖炭翁》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出自《杨柳枝二首》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出自《问刘十九》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出自《微雨夜行》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出自《重阳席上赋白菊》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出自《早冬》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出自《早冬》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出自《杨柳枝词》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出自《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出自《夜雪》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出自《村居苦寒》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出自《长恨歌》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出自《琵琶行》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粱。 :出自《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出自《清明夜》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出自《寒食野望吟》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出自《草》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出自《钱塘湖春行》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出自《早冬》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出自《采莲曲》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出自《大林寺桃花》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出自《钱塘湖春行》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出自《春题湖上》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出自《南湖早春》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出自《放言五首·其二》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出自《牡丹芳》
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 :出自《彭蠡湖晚归》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出自《问刘十九》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出自《琴茶》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出自《山泉煎茶有怀》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出自《琵琶行》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出自《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出自《寒食野望吟》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出自《青门柳》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出自《望驿台》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出自《长恨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出自《放言五首·其四》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出自《上阳白发人》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出自《垂钓》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出自《春题湖上》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出自《早冬》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出自《南湖早春》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出自《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出自《长恨歌》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出自《长恨歌》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出自《长恨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出自《琵琶行》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出自《放言五首·其一》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出自《琵琶行》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出自《村夜》
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 :出自《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出自《望月有感》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出自《长恨歌》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出自《村居苦寒》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出自《京兆府栽莲》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出自《长恨歌》
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 :出自《彭蠡湖晚归》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出自《燕诗示刘叟》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出自《咏菊》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出自《村居苦寒》
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 :出自《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出自《燕诗示刘叟》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出自《母别子》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出自《燕诗示刘叟》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出自《琵琶行》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出自《与元九书》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出自《大林寺桃花》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出自《钱塘湖春行》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出自《忆江南·江南好》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
1、刘传新主编.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年08月:第2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