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拼音 > 正文内容

教战守策注释_解释

ju67kgfg66个月前 (08-28)诗词拼音1

苏轼 宋代诗词 教战守策

jiàozhàn shǒu

    dāngjīn shēng mín zhī huàn guǒ ān zài zāi zài zhīān ér zhīwēi néngér néngláo huàn jiànjīn ér jiāngjiànjīn wéizhī hòu jiāngyǒusuǒ jiù zhě     zhě xiān wángzhībīng zhī shì tiān xià suī píng gǎn wàng zhàn qiū dōng zhī zhì mín tián liè jiǎng jiàozhī jìn 退tuì zuò zuòzhī fāng 使shǐ ěr zhōng jīng zhī jiānér luàn 使shǐ xīn zhì ān zhǎn shā zhī ér shè shì suī yǒudào zéi zhī biàn ér mín zhì jīng kuìzhì hòu shì yòng zhī bīng wéiwángzhě zhī shèngjiétiān xià dìng juànjiǎ ér cángzhī shùshí nián zhī hòu jiǎ bīng dùnér rén mín ān yǒudào zéi zhī jǐng xiāngkǒng é ((éé))yán zhàn ér zǒu kāi yuán tiān bǎo zhī tiān xià zhì wéi mín ān tài píng zhī huàn yóu jiǔ shízhī jiāngāng xīn yǒng xiāo hào dùn mào wěi juéér zhèn shì zhī shān chū ér chéngzhī fāng zhī mín shòu bēnniǎo cuàn wéiqiú zhī xiá tiān xià fēnlièér táng shì wēi     gàicháng shì lùnzhī tiān xià zhī shì shēn wánggōng guì rén suǒ yǎng shēn zhě zhì zāi ér píng cháng duō zhì nóng xiǎo mín zhōng suì qín ér wèi cháng gào bìng fēng shuāng lòuhán shǔ zhī biàn zhī suǒ yóu shēng nóng xiǎo mín shèngxià zuòér qióng dōng bàolòujīn hái zhī suǒ chōngfàn zhī suǒ jìn qīng shuāng lòuér xiá fēng shì hán shǔ néngwéizhī jīn wánggōng guì rén chǔzhòngzhī xià chū chéngfēng qiú gàifán suǒ huàn zhī bèi zhì wèi zhī tài shènér yǎng zhī tài guòxiǎo hán shǔ zhī shì shàn yǎng shēn zhě 使shǐ zhī néngér néngláo dòng zuò使shǐ niǔ hán shǔ zhī biàn rán hòu gāng jiàn qiángshè xiǎn ér shāng mín rán jīn zhě zhì píng zhī jiǔ tiān xià zhī rén jiāo duò cuì ruò rén chū guī mén lùnzhàn dǒuzhī shì suōjǐngér wén dào zéi zhī míng yǎn ěr ér yuàn tīng ér shì wèi cháng yán bīng wéishēng shì rǎo mín jiànchángwèi zhī tài shènér yǎng zhī tài guò    qiětiān xià yǒuwài zhī huàn zhě jiànfāng zhī shì wéibiàn ér yǒurán jīn guó jiāsuǒ fèng 西běi zhī zhě suì bǎi wànfèng zhī zhě yǒuxiàn ér qiú zhī zhě yàn shì zhì zhàn zhàn zhě rán zhī shì xiān xiān chū 西chū běi suǒ zhīzhě yǒuchí yuǎn jìn ér yàonéngmiǎn tiān xià gǒu miǎn yòng bīng ér yòng zhī jiàn使shǐ mín ān shì zhī zhōngdàn chū shēn ér dǎo wéihuàn yǒuyuē tiān xià zhī mín zhīān ér zhīwēi néngér néngláo chén suǒ wèi huàn     chén 使shǐ shì zūn shàng yǒng jiǎng bīng shù rén zhī zài guān zhě jiàohángzhèn zhī jiémín zhī dào zhě shòu zhī shùměi suì zhōng jùn shì zhī yǒushèngyǒushǎng ér hángzhī jiǔ yòu jūn cóng shì rán zhě wéiér dòng mín yòu náo jūn mín jiāngān ér chén wéisuǒ ān mín tiān xià guǒ wèi néngbīng dàn jiāngjiàozhī mín ér zhī zhàn ér dòng mín suī yǒuxiǎo yuàn rán shúdàn zhī wēi zāi     jīn tiān xià túnzhī bīng jiāo háo ér duō yuàn líng bǎi xìng ér yāo shàngzhě xīn wéitiān xià zhī zhīzhàn zhě wéi ér 使shǐ píng mín jiē bīng zhīyǒusuǒ jiān móu ér zhējiāo hài zhī shènmíng

译文

  现在人民的祸患究竟在哪里呢?在于只知道安乐却不知道危难,能享受安逸却不能劳累吃苦。这种祸患现在看不出来,但是将来会看出的。现在不给它想办法,那以后就有无法挽救的危险了。

  从前先王知道军备是不可以放弃的,所以天下虽然太平,也不敢忘记战备。秋冬农闲的时候,召集人民打猎借此教练武事,教他们学习前进、后退、跪下、起立的方法,使他们的听觉和视觉习惯于钟鼓、旗帜这些军队的号令之间而不迷乱,使他们的心意适于攻打杀戮的情形而不致恐惧。因此即使有盗贼的事件发生,而人民也不会惊恐溃乱。

  等到后代,采用迂腐的儒生建议,把解除军备当做君王的英明措施,天下既然安定了,就把装备武器收藏起来。几十年以后,装备武器都败坏了,人民一天一天地习惯于安乐生活;一旦忽然传来盗贼的警报,就彼此惶恐,传布谣言,不战就逃跑了。唐开元、天宝年间,天下难道不是很安定吗?就是因为那时人民习惯于太平生活的快乐,经常生活在酒食游戏里面,那坚强的意志和勇气逐渐减少以至于衰颓,筋肉萎缩僵化而振作不起来,因此小小的安禄山一旦乘机作乱,四方的人民就像鸟兽奔窜一样,求作囚犯和俘虏还来不及;国家分裂,而唐王朝当然因此而衰弱了。

  我曾试着论述这个问题:天下的形势譬如人的整个身体。王公贵人用来保养身体的措施,难道不是很周全吗?而他们平日常常由于病多而苦恼。至于农夫平民,终年勤劳辛苦却未曾生病。这是什么原因呢?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这是产生疾病的原因。农夫平民,夏天最热的时候奋力耕作,冬天极冷的时候还在野外劳动,他们的筋骨经常冒着烈日严寒,肌肤被雨雪霜所浸渍,使得他们轻视霜露,不畏风雨,所以寒冬炎暑不能够给他们造成病害。现在王公贵人住在高大深邃的房屋里,出门就坐车子,刮风就穿皮衣,下雨就打着伞,凡是用来预防疾患的工具无不应有尽有;畏惧风雨寒暑有些太严重了,保养自己的身体也有些太过分了,稍不注意,寒暑就侵入身体了。因此,会保养身体的人,使自己身体能够安逸又能劳动,慢步快走活动操作,使自己的四肢习惯于寒冬炎暑的变化;然后可以使身体强健有力,经历艰险而不受伤害。人民也是如此。现在太平的时间长了,天下的人骄气懒惰脆弱,就像妇女小孩不出内室的门一样。谈论起打仗的事情,就吓得缩着脖子大腿发抖;听说盗贼的名字,就掩住耳朵不愿意听。而且士大夫也不曾经说起战争,认为这是生事干扰人民的生活,露了苗头不可以让它再发展:这不也是畏惧太严重而保养得太过分了吗?

  再说天下本来就有意想不到的祸患。愚昧的人看到四面八方太平无事,就认为变故无从发生,这也是不对的。现在国家用来奉送给西夏、契丹的财物,每年的财物,每年以百万来计算。奉送的财物是有限的,而索求财物的人是无满足的,这种形势必然导致战争。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从我方开始,便从敌方开始,不发生在西方,便发生在北方;所不知道的,只是战争的发生有早有迟有远有近,总之,战争是不可能避免的。国家如果免不了用兵,而用兵不凭着逐步训练,却使人民从安乐太平的环境中,一下子投身军队走向生死决斗的战场,那他们的祸患必定有不可估计的危险。所以说,天下的人民只知道安乐而不知道危险,能够安逸而不能劳累吃苦,这是臣所认为的最大的祸患。 臣想使士大夫崇尚军事的勇敢,讲述演习兵法,对在官府服役的平民,教他们学会列队布阵的法度,对那些负责缉捕盗贼的差役,教授给他们扑击刺杀的方法。每年年底就集合在府城里,像古代考试武艺的办法,评定胜负,有赏有罚;等实行的时间长了,就又按照军法部署办事。然而持不同意见人一定认为无故调动人民,又用军法困扰,那百姓将会不安定;可是臣认为这才是安定人民的好办法。国家果真不能去掉战争,总有那么一天将驱使没有受过训练的百姓去作战。平时召集百姓进行训练,虽然有些小的恐慌,可是跟突然让那些没有受过训练的百姓上战场的危险相比,又怎么样呢?

  现在国家驻扎在地方上的军队,骄横又有怨言,欺压百姓,向他们的上司邀功,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天下懂得作战的只有他自己罢了。假如使一般百姓都对军事熟习,他们知道还有对手存在,那么一定能够打破他们的坏主意又压下他们的骄气。利和害的界限,难道不是很明白吗?

注释

策:是朝廷设题考试,应举士子(读书人)答问时所书,称为对策和策问,后来成为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政见、进献谋略的一种文体,属于议对体文书。

生民:即人民,百姓。

患:祸患。

果:究竟。

先王:古代的帝王。

兵:文中指军备。

去:废弃,取消。

隙:空隙,文中指秋冬农闲之时。

致民:招致、召集百姓。

田猎:有组织地进行射猎活动。

以讲武:借此机会教练武事。

进退坐作:均为古代军队操练时的基本动作。进退:前进,后退;坐作:跪倒、起立。

刈(yì):割,文中是杀的意思。

慑(shè):害怕。

盗贼之变:文中指敌人的迸犯。

惊溃:惊慌失措而溃散逃亡。

迂儒之议:迂腐不通事理的读书人的见解。

卷:收起兵。

甲:铠甲,文中泛指武器装备。

顿弊:损坏,破败。

佚(yì)乐:贪图安乐。

卒:同“猝”,突然,忽然。

讹(é)言:传播谣言,文中是有人心浮动,谣言四起之意。

开元、天宝:都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是唐代比较稳定和繁荣时期,号称“盛世”。

豢(huàn):养,文中是沉醉,安享的意思。一本作“酣豢”。

刚心:指刚强的意志。

眊(mào):目不明,引申为衰老,糊涂昏聩。

痿(wěi)蹶(jué):足麻痹。

区区:小小的。

禄山:即安禄山。唐玄宗时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率众十五万,于天宝十四载(年)起兵范阳,发动叛乱,相继攻下洛阳、长安,称雄武皇帝,定国号燕,后为其子安庆绪所杀。

兽奔鸟窜:形容百姓受惊扰四处逃散就像受惊的鸟兽一样。

固以微:因此衰落下去。固:一本作“因”。

平居:平时。

告病:文中指生病。告:说。

力作:努力耕作。

穷冬:隆冬,极冷的冬天。

暴露:即在野外劳动。

筋骸:指筋骨。

冲犯:指受到摧残损伤。

浸渍(zì):被雨水浸泡。

狎(xiá):与“轻”互文,也是轻视之意。

重屋:有双重屋檐的高大房屋。

风则袭裘:一有风就穿上皮袄。

御盖:撑伞。

虑患:事先考虑到防御外患。

狃(niǔ):习惯。

闺门:通往内室的小门。

股栗:两腿发抖。

渐不可长:不能让剐露苗头的事再发展下去。

无自而有:无从发生,没有发生之可能。

西北之虏:指当时宋朝西方的西夏和北方的契丹。虏:古时对敌方之蔑称。

岁以百万计:极言每年岁贡之多。

厌:满足。

之不以渐:不逐渐地用兵。

蹈:脚踏,文中是走上,奔赴之意。

庶人之在官者:指平民在官府服役供职者。

行阵:军队之行列和阵式。

节:严格的规律。

役民之司盗者:从民间抽调来负责捕捉盗贼的人。

郡府:指郡府的所在地。

都试:汉制,每年秋天,集军士于都城,考试武艺。

以军法从事:按军法办事,即按正规军队的训练办法来要求。

挠以军法:以军法扰乱百姓。

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将要驱使没有受过训练的老百姓去作战。

屯聚:集中驻扎。

陵压:欺压。陵:同“凌”

邀其上:要挟他们的上级。邀:同“要”,要挟。

折其骄气:使其骄纵之气受到挫伤。

际:间,界限。

参考资料:

1、李道英编.唐宋八大家文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04:第356-360页

2、《高中文言文译注》编写组.高中文言文译注:河北教育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第302-303页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作者的诗词

苏轼的诗词

二月三日点灯会客

江上东风浪接天,苦寒无赖破春妍。

试开云梦羔儿酒,快泻钱塘药玉船。

蚕市光阴非故国,马行灯火记当年。

冷烟湿雪梅花在,留得新春作上元。

犍为王氏书楼

树林幽翠满山谷,楼观突兀起江滨。

云是昔人藏书处,磊落万卷今生尘。

江边日出红雾散,绮窗画阁青氛氲。

山猿悲啸谷泉响,野鸟?戛岩花春。

借问主人今何在,被甲远戍长苦辛。

先登搏战事斩级,区区何者为三坟。

书生古亦有战阵,葛巾羽扇挥三军。

古人不见悲世俗,回首苍山空白云。

次韵曹子方运判雪中同游西湖

词源灩灩波头展,清唱一声岩谷满。

未容雪积句先高,岂独湖开心自远。

云山已作歌眉浅,山下碧流清似眼。

樽前侑酒只新诗,何异书鱼餐蠹简。

又答毡帐

卧病经旬减带围,清樽忘却故人期。

莫嫌雪里闲毡帐,作事犹来未合时。

秋兴三首

野鸟游鱼信往还,此身同寄水云间。

谁家晚吹残红叶,一夜归心满旧山。

可慰摧颓仍健食,此生通脱屡酡颜。

年华岂是催人老,双鬓无端只自斑。

故里依然一梦前,相携重上钓鱼船。

尝陪大幕今陈迹,谬忝承明愧昔年。

报国无成空白首,退耕何处有名田。

黄鸡白酒云山约,此计当时已浩然。

浴凤池边星斗光,宴余香满上书囊。

楼前夜月低韦曲,云里车声出未央。

去国何年双鬓雪,黄花重见一枝霜。

伤心无限厌厌梦,长似秋宵一倍长。

苏轼的名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自《题西林壁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出自《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出自《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出自《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出自《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出自《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出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出自《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出自《临江仙·送钱穆父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出自《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出自《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出自《减字木兰花·春月

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出自《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出自《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 :出自《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出自《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出自《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出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出自《虢国夫人夜游图

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蹴。 :出自《送顿起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出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出自《临江仙·送王缄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出自《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出自《望江南·超然台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出自《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出自《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 :出自《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出自《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出自《临江仙·送钱穆父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出自《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出自《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出自《琴诗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出自《稼说送张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出自《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出自《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出自《鹊桥仙·七夕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出自《贺新郎·夏景

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 :出自《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出自《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出自《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出自《蝶恋花·春景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出自《贺新郎·夏景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出自《浣溪沙·端午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出自《记承天寺夜游

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出自《送贾讷倅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 :出自《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出自《花影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出自《贺新郎·夏景

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 :出自《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出自《贺新郎·夏景

佳人亦何念,凄断阳关曲。 :出自《送顿起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出自《蝶恋花·密州上元

客路相逢难,为乐常不足。 :出自《送顿起

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出自《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出自《后赤壁赋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出自《前赤壁赋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出自《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出自《念奴娇·中秋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出自《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出自《减字木兰花·立春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出自《望江南·超然台作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出自《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出自《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出自《蝶恋花·春景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出自《西江月·顷在黄州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出自《贺新郎·夏景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出自《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出自《望江南·超然台作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出自《前赤壁赋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出自《前赤壁赋

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出自《放鹤亭记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出自《浣溪沙·端午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出自《守岁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出自《蝶恋花·密州上元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出自《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出自《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出自《临江仙·送王缄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出自《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出自《蝶恋花·春景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出自《赠刘景文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出自《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出自《卜算子·感旧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出自《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 :出自《江神子·恨别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出自《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出自《蝶恋花·春景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出自《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出自《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出自《南歌子·寓意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 :出自《浣溪沙·咏橘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出自《记承天寺夜游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出自《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出自《少年游·润州作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出自《惠州一绝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出自《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出自《阮郎归·初夏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出自《蝶恋花·春景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出自《赵昌寒菊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出自《少年游·润州作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 :出自《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出自《西江月·梅花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出自《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 :出自《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出自《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出自《临江仙·送王缄

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 :出自《送顿起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出自《临江仙·送王缄

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出自《南歌子·寓意

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 :出自《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出自《念奴娇·中秋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出自《浣溪沙·端午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出自《望江南·超然台作

独眠林下梦魂好,回首人间忧患长。 :出自《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出自《临江仙·送钱穆父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出自《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出自《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出自《屈原塔

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 :出自《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出自《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出自《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出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出自《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出自《前赤壁赋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出自《西江月·顷在黄州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出自《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出自《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出自《念奴娇·中秋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出自《守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出自《题西林壁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出自《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出自《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久废山行疲荦确,尚能村醉舞淋浪。 :出自《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 :出自《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出自《西江月·梅花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出自《赠刘景文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出自《减字木兰花·春月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出自《赵昌寒菊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出自《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出自《后赤壁赋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出自《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出自《后赤壁赋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出自《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出自《有美堂暴雨

创作背景

  宋仁宗嘉祐时期,各种矛盾日益尖锐、突出。内部农民起义连连不断,外部有西夏、辽的威胁,可是当时全国上下却是一片歌舞升平、习于安逸的景象。作者对此忧心忡忡,于嘉祐六年(1061年)借参加制科考试的机会,写下了这篇政论文章。

参考资料:

1、孙瑞欣著.说文解诗 宋代文学精品赏析:白山出版社,2014.12:第164页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拼音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mayajj.cn/sc/405695.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