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拼音 > 正文内容

治安疏注释_解释

ju67kgfg65个月前 (08-28)诗词拼音1

海瑞 明代诗词 治安疏

zhì ān shū

    yún nán qīng zhǔ shì chén hǎi ruì jǐn zòu wéizhí yán tiān xià shì zhèngjūn dào míng chén zhí qiú wànshì zhì ān shì     jūn zhě tiān xià chén mín wànzhī zhǔ wéi wéitiān xià chén mín wànzhī zhǔ rènzhì zhòngfán mín shēng bìng yǒusuǒ jiāngyǒusuǒ chēngrènshì shì jūn zhī dào bèi ér chén gōng 使shǐ zhī jìnyán yān chén gōng jìnyán ér jūn dào chēngzhī wéiróng yuè ācóng zhì 使shǐ zāi huò jué zhǔ shàngwén zhě yán     guòwéizhě yòu yuē jūn wēi míng zhǔ yōu zhì shì shì zhì zhì yōu zhī zhǔ míng míng wēi zhī nǎi 使shǐ zhī fǎn qiú xuàn mào zhīshěfēi tōnglùn    chén shòu guó hòu ēn qǐng zhí yǒufàn yǐn zhī měi yuē měi háo měi guòyuē guòháo huì guòwéiyuè xiá guòjǐn gān dǎn wéixià yán zhī     hàn chén zhèng shì wén yuē jìn yán zhě jiē yuē tiān xià ān zhì chén wéiwèi yuē ān qiězhì zhě fēi wén hàn xián jūn fēi bèi wén xìng rén róu shù gōng jiǎn suī yǒuài mín zhī měi yōu yóu 退tuì xùn shàng duō dài fèi zhī zhèng jiū suǒ miǎn gài ān qiězhì dāngzhī jiū cái suǒ nénggài zhèng zhī ān qiězhì sòng zhī     xià shì hàn wén xià tiān yīng duàn ruì shíjué rén wéiyáo shùn wéitāngwén xià zhī hàn xuān zhī jīng guāng zhī táng tài zōng zhī yīng xiàn zōng zhī zhì píng jiàn luàn sòng rén zōng zhī rén shù jiézhě xià yōu wéizhī wèi chū nián chǎn chú huàn rán tiān xià gēngshǐ gài zhēn jìng yǎng xīn dìng guāndìng fēnchú shèng xián zhī xiàng duó huàn guān nèiwài zhī quán yuán shì huǐ kǒng tuī suǒ shēng tiān xià xīn xīn yǒuzuòwéiyǎng zhī shízhě wèi xiāngrén tài píng zhǐ fēi gāo hàn wén yuǎn shènrán wén néngchōng rén shù zhī xìng jiéyòng ài rén qiān chēngnéngjìnrén zhī cái chéng shì shí tiān xià suī wèi jìnzhì ān zhī rán guàn xiǔ chén mín kāng sān dài hòu chēngxián jūn yān     xià ruì jīng wèi jiǔ wàng niàn qiān zhī ér fǎn gāng míng ér cuò yòng zhī wèi chángshēng ér xuán xiū yǒuhǎi yuē mín zhī zhī gāozài shì ér chǐ xīngèr shí nián shì zhāogāng chí shùhángtuī 广guǎngshì míng jué làn èr wángxiāngjiànrén wéibáocāi fěi bàng chén xià rén wéibáojūn chén 西yuàn ér fǎn gōng rén wéibáotiān xià tān jiāngruò mín liáo shēng shuǐ hàn shí dào zéi chì xià dēng chū nián yǒuzhèér wèi shènjīn zēng cháng wànfāng xiào xià chǎn shènshì xiànqìng shí nián lái tiān xià yīn xià gǎi yuán zhī hàoér zhī yuē jiā jìng zhě yán jiājiājiē jìng ér cái yòng     ěr zhě yán sōng xiāngshì fānxíng chākuài rén shí chēngqīng shí yān rán yán sōng xiāngzhī hòu yóu zhī yán sōng wèi xiāngzhī xiān ér fēi qīng míng shì jiè hàn wén yuǎn shèntiān xià zhī rén zhí xià jiǔ nèiwài chén gōng zhī suǒ zhīzhīzhī wèi shī shuāizhí yǒuquēwéi zhòng shān zhī jīn suǒ lài fěi kuāng jiù fēi ér guī zhī zhèngzhū chén shèng rén jué guòzāi zhě shè guān liàng cǎihuì chóu zhī jiàn bǎo shìzhǎng jiàn wángèshè shéng jīn shèng xián yán zhī nǎi xiū zhāi jiàn jiào xiāngshuàijìn xiāng tiān táo tiān yào xiāngshuàibiǎo jiàn xīnggōng shì gōng jīngyíng xiāng bǎo chāqiú chū xià zhū chén shùn rén wéixià zhèngyán yān zhī fēng chén shàn xiézhī miǎo wén zhī shènrán kuì xīn něi 退tuì yǒuhòu yán cóng xià mèi méiběn xīn sòng xià jūn zhī zuì     tiān xià zhě xià zhī jiārén wèi yǒujiāzhě nèiwài chén gōng yǒuguān shǒu yǒuyán jiē suǒ diàn xià zhī jiāér pán shízhī xuán xiū shì xià xīn zhī huò guòduàn shì xià qíng zhī wěi ér wèi xià jiārén qíng zhū chén shēn jiābǎo guān duō bài zāng bài shì shì bài yǒudāngxià zhī xīn zhě rán zhě jūn xīn chén xīn ǒu xiāngzhí suìwèi xià wéijiàn báochén gōng zhū chén zhèngxīn zhī xué wēi suǒ yán huò miǎn huò shī xiángshěn chéng yín rǎo luàn zhèng shì zhī shuōyǒudāngxià zhī xīn zhě rán zhě jūn chén ǒu xiāngzhí suìwèi xià wéishì jiàn zhí xià èr shì dāngzhī xíng 亿xià qiān bǎi shì zhī jìnrán xiàn xià zhōng zhū chén jūn zhī zuì yuē shàngrén bǎi xìng huò xià nánzhījūn chángláo jīn zhī wèi     wéishēn jiāxīn xīn chén zhí míng chén èr shì xíng wéizhū chén jiězhī qiú chángshēng xīn huò xīn yǒuchén jūn dào zhèngchén qǐng zài wéixià kāi zhī     xià zhī duō duān zài xiū jiào xiū jiào suǒ qiú chángshēng shèng xián zhǐ shuōxiū shēn mìng zhǐ shuōshùn shòu zhènggàitiān rén ér wéixìng mìng zhě jìnzhī yáo shùn tāngwén zhī jūn shèng zhī shèngwèi néngjiǔ shì zhōng xià zhī wèi jiànfāng wài shì hàn táng sòng cún zhì jīn 使shǐ xià 访fǎng shùzhě táozhòng wén xià shī zhī zhòng wén zhòng wén shàng néngchángshēng ér xià qiú zhī zhì wèi tiān xiān táo yào wán guài wàng yóu shènshìwángtiān xià lóng chū yīn wén huà guà zhì shuǐ shí shén guīwén ér liè bèiyīn ér zhī chéng chóu luò shū shí yǒuruì xièwànchuánzhī tiān ài dào ér xiǎn zhī shèng rén jiè shèng rén kāi shì tiān xià yóu zhī yuè xīng chén zhī liè ér shùchéng yān fēi wàng sòng zhēn zōng huò tiān shū qiányòu shān sūnshì jiàn yuē tiān yán zāi yǒushū táo cǎiér hòu yào yóu rén gōng dǎo chéng zhě yīn ér zhì táo yào shì yǒuér hángtiān zhī zhě yǒushǒu zhí ér zhī xià xuán xiū duō nián suǒ zhì jīn zuǒ yòu jiān rén xià xuán xiū wàng niàn táo yào zhī chángshēng zhī suǒ ér xuán xiū zhī zhī    xià yòu jiāngwèi xuán xíng shǎng shuàichén xià fēnyǒurén tiān xià zhì ér xuán xiū hài rén yòu ér xué zhì jūn mín shì zhī xué zhuàng ér hángzhì jūn mín shū yòng zhī xīn tài jiǎ yuē yǒuyán zhì qiú zhū dào yǒuyán xùn zhì qiú zhū fēi dào yán shùn zhě zhī wèi wéidào jìn shì guānyán sōng yǒushùn xià zhě wéitān qiè jīn wéiběn liáng cái shǒu dào shǒu guān xià wéizhě rènyǒushēng guān zhě yǒushǒu chēngzhī suī jìn yán sōng chāo méibǎi guān yǒuxīn yān yòng 贿huì qiú qiān shāorán yán sōng xiāngzhī hòu yóu yán sōng wèi xiāngzhī qián ér zhū chén níngwéiyán sōng zhī shùn wéiliáng cái zhī zhí jīn shènzhě tān qiú wèi shènzhě āijiànchēngrén zhě láng miào shān lín jiāo zhàn zhōngwéi gǒu shì jié rèntiān xià zhòng使shǐ shè líng chángzhōng lài zhī zhě wèi jiànrén yān fēi yǒusuǒ qiān zhì xīn wèi néngchún rán jīng bái 使shǐ rán xià zhū chén wéi hángér wéi ér zhī xiào zhōng zhī wéimíng tīng yòu shùn xuán xiū zhī shì gōng ěr wéixīn wèi ér wéishì tīng chí hángzhī yòng yǒuchén yǎn yān chéng zhì mín yóu zhī zhī shì     xià chéng zhīxuán xiū chén zhī gǎi hángmín zhī xiào yóu tiān xià zhī ān ān zhì zhì yóu zhī fān rán huǐ shì zhèngzhāozǎi jiǔ qīng shì cóng yán guān jiǎng qiú tiān xià hài shùshí nián jūn dào zhī zhì shēn yáo shùn tāngwén zhī shàng使shǐ chén shùshí nián ājūn zhī chǐ zhì shēn gāotáozhī liè xiāngwéihòu xiān míng liáng nèizhī huàn guān gōng qiè wài zhī guāng chú jǐn wèi ēn yīnzhū mén dài fèng fán shì ér guān zhě duō shàngzhī nèicāng nèixià zhī gōng guāng zhū chǎngduàn juàn liáng liào zhū dìng yòng cái zhū duō ér yòng yòng zhī fēi suǒ yòng duō zhū chén yǒuwéixià yán zhě zhū chén yán zhī xià hángzhī zài xià jiéshěngjiānér jīng shī zhī jīn tián zhī bǎi jīn jiéshěngér guó yǒuyòng mín yǒugàicángzhīér xià wéizhī     guān yǒuzhí zhǎng xiān nián zhí shǒu zhī zhèngzhí shǒu zhī quán ér wèi hángzhī jīn zhí shǒu zhī fèi zhí shǒu zhī gǒu qiěyīn xún rèn zhēn jìnér wéishì dūnběn hángduān shì zhǐ shàngqīng shì jiǔ rènjiāngchéng gōng liàn xuǎn jūn shì miǎn zhàohuáng yóu shíguī mín zhōu xiànjiān jiào使shǐ chéng túnyán běn biānchǔ jūn tián dīngchākùn tiān xià guān zhī qīn jiāngzhī qiè nuò zhī wéijiān xíng zhī shǎoyān shì zhī rén hòu gāo míng yōu yuǎn zhī zhū chén yǒuxià yán zhě zhū chén yán zhī xià hángzhī zài xià zhèn zuòjiānér zhèn zuòér zhū fèi bǎi chǎn jué táng sān dài zhī zhì càn rán xīngér xià hángzhī     jiéshěngzhī zhèn zuòzhī yòu fēi yǒusuǒ láo xià jiǔ qīng zǒng gāng bǎi zhí fēnrènàn dào jiū qīng zhī jiānxià chí gāng zhì yàoér chéng yān láo qiú xián rènyòng tiān yùn shàngér shí liù gōng wéizhī dào tiān wànwéiyǒuzhī xìng mín qiàxūnwéitài ér xià xìng fēnzhōngyǒuzhēn zàn tiān zhī huàtiān cāndào tiān tōngmìng yóu ér xià xìng fēnzhōngyǒuzhēn 寿shòu zhī suǒ yǒuzhě xuánzhì ér yǒuxiào zhě ruòshízhōng zhī yào yáo wàng qīng zhī suǒ zhě zhī suǒ ér qiēqiērán sànjué sǒng jīng shén xuán xiū qiú zhī xuán záo xiǎng fēng yǐng zhōng shēn ér qiú zhī     jūn dào zhèngchén zhí míng tiān xià shì yán gēngyán chén chí ér wài wéixiǎo chén wèi zuì ér miàn wéishùn xià yǒuzhīér gǎi zhī hángzhī zhě chén měi hèn yān shì mèi jié zhōng quánquánwéixià yán zhī fǎn qíng xiàng zhī jiānér tiān xià zhī zhì zhì mín zhī ān ān jué yān wéi xià liú shén zōng shè xìng shèntiān xià xìng shènchén shèngzhàn kǒng zhī zhì wéiběn qīnjǐn zòu wén

译文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海瑞在这里上奏:为了匡正君道,明确臣下的职责,求得万世治安,我要直陈天下第一事。

  国君是天下臣民万物的主人,正是因为是天下臣民万物之主,所以责任重大。如果民生措置失当,就是君主没有负起责任。所以臣子就应当尽量为君主服务,忠于职守,畅所欲言。臣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君主的责任也才算尽到了。以前那种专图讨好,曲意逢迎,不让君主听到实际情况的人,现在用不着说他们了。

  危言耸听的人或许会说:君子总是想法多,即使遇到贤明的君主,政治清明的时代,也常常居安思危,忧虑重重,只怕反而让人思维混乱,搞不清方向。这种说法不符合现在的情况!

  臣蒙受国恩,宁可直言得罪也不想说假话,好的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一丝一毫都不敢隐瞒。我不为讨上面的欢心,也不计较得失,今天披沥肝胆,掏出真心,对陛下您说几句实话。

  汉代名臣贾谊曾和文帝这样说:“下面进言的人总是说:天下已经大治,臣独以为还没有。那些说天下已安已治的人,不是愚昧无知就是阿谀逢迎。”文帝算是汉代的贤君了,贾谊也不是对文帝要求过高。汉文帝的品质作风是好的,他有爱民的美德,为人也慈和俭朴,从容谦逊,但缺点在于游于玄老,不专事于政务,有许多政事都被耽误了,没有办好。假使臣下看不到这些弊病,一味认为天下已安已治,这就是愚昧无知。假使臣下看不到文帝的才能毕竟有限,一味用已安已治的话来歌颂他,这就是阿谀奉承。

  陛下自视和汉文帝比较起来怎么样呢?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具有成为尧、舜、禹、汤、文、武这样的君王的潜力,陛下象汉宣帝一样做事努力认真,象光武帝一样为人大度,象唐太宗一样英武无敌,象唐宪宗一样能够消平各地藩镇叛乱,陛下还有宋仁宗的仁恕之德,总之象这些可取的优点,无论哪一项,您都是具有的。您即位初年,铲除积弊,明白宣示,同全国老百姓一道革新政事。举其大概吧:您作过一篇《敬一箴》,提倡规戒;改定了一些冠服制度,下令废除孔子庙里的塑像,只用木主;削弱了宦官的内外之权;将元世祖从历代帝王庙所祭牌位中剔除;在孔子庙兼祭孔子的父母。那时候天下人都很期待,认为您一定大有作为。有见识的人都认为:只要有好的臣子帮助,不需多久,天下就可太平,您一定比汉文帝要强得多。然而文帝能发扬仁恕之性,节约恭俭,体恤爱民,宋朝的吕祖谦说他善于用人,能尽人之才力。一时天下虽说不上已经大治,但国库充盈,连串钱的绳子都朽烂了,百姓安乐,财物丰足。大家公认他是夏、商、周三代以后的一位贤君。

  陛下您立志要有作为,可是没过多久,就被杂乱的念头导引到别的地方去了。您把自己的刚强英明用到错误的地方,以为人真的能够长生不老,而一味的玄修。陛下富有四海,却不念及那都是民之脂膏,常常大兴土木,大修宫殿庙宇。陛下二十余年不上朝处理政务,导致纲纪松懈败坏。朝廷卖官买官,援用这种章程越来越滥,美其名曰推广事例,导致豪强四起,名爵泛滥。您专门和方士在一起炼丹,不与自己的儿子们相见,人们都以为您缺少父子之情。您常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们都以为缺少君臣之礼。您整天待在西苑不回宫,人们都以为缺少夫妇之情。天下官吏贪污成风,军队弱小,水灾旱灾无时不有,民不聊生,导致流民暴乱象火烧一样,越来越盛。自陛下登基以来,前几年就这样,但还不严重,但是如今赋税徭役越来越重,各级官吏都效法朝廷,盘剥百姓无度。陛下花很多钱崇奉道教,十余年来已经做到极致了。因此,陛下改元号之时,天下人都猜想:这意思就是说“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近来,严嵩罢相,严世蕃被处以极刑,勉强可以令人满意,一时人称天下清明。然而严嵩罢相以后的政事,不过和他作宰相以前差不多,也并不见得清明多少。陛下比汉文帝差远了。天下之人对您不满已经很久了,这内外臣工都知道。《诗经》上说:“衰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意思是说宣王不能完全尽职,仲山甫能从旁补救。今日以辅助、匡正来补救、纠正错误并使一切走入正轨,正是诸位臣下的职责所在。圣人也不能不犯错误,否则古代设官,只要他做官办事就够了,不必要求他们进言劝谏,也不必设谏官,更不必说木绳金砺这类的话了。陛下修宫殿,设坛祈祷,就让群臣竞相进献香物和仙桃仙药,叫臣子进表管贺。陛下要兴建宫室,工部就极力经营;陛下要取香觅宝,户部就派人到处索取。陛下举动有误,诸臣顺从得也没道理,竟没有一个人为陛下正言。那种公开讨论对错、贡献良言,防止邪恶的做法,长久没有听到了,献媚的风气太甚。然而人们不敢直言,内心却不能不惭愧,气也不壮了,当面不敢说,却在背后议论是非,人们表面上顺从陛下,却把真心藏起来,这样为陛下歌功颂德,是多么大的欺君之罪?

  如果您承认修道有害无益,那么臣子的转变,百姓的祸福,天下的安危都将由此而不同,所以您应当立即悔悟,每日上朝理政,与宰辅、九卿、侍从、言官一起言说天下利害,洗刷数十年君道之误,那样就能置身于尧、舜、禹、汤、文、武这样的明君之中,也使得臣下能够洗刷数十年谄媚君主之耻,让他们置身于皋陶、伊、傅这样的贤臣之列,君臣便可互相勉励、互相敬重。内廷中的宦官宫女,外廷中光禄寺厨房的仆役,锦衣卫中那些受惠于祖先恩荫的人,以及各个衙门里那些额外的冗员,无事可干而为官的人太多了。皇家的仓库里,户部、工部以及光禄寺等衙门里,缎、绢、粮料、珠宝、器物、木材等东西很多,堆积在那里也无用,用了也用的不是地方,白白浪费了很可惜。臣子们进谏,您采纳实行,对您说来只不过动一动节省的念头罢了。京师里的一块金子,到了田野百姓那里抵得上一百块金子用。您稍稍节省一点,国库便有余用,老百姓则有了储蓄,好处真不知有多少啊,而陛下为何不这样做呢?

  今天官吏设置不全,办事因循苟且,敷衍塞责,不守法纪,却还自以为不错。应该督促遵守基本的道德来端正官员们的行为,停止用钱买官那一套来理清仕途;让文武官员安于其位,责成他们做出成绩来;平常就练选军士以免打仗了临时召募百姓;让那些吃白食的和尚道士回家,回到士、农、工、商的行业里;府州县地方官要生计和教化并重,树立好的礼俗规范;屯田、运盐应该恢复征收实物,来充实边防军队的储备;按地亩交粮,按人口应役,以便恢复老百姓的元气;检举天下官员的贪污勒索行为,让那些贪赃枉法的人心生怯懦,按照刑律处罚他们,毫不宽容。如此以来,便是仁政,几十年之后才能收效,与天地并存的伟大功业便可成就了。这样的事由诸臣提议,陛下执行,也就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一振作而诸废具举,百弊铲绝,象唐、虞三代那样光明灿烂的大治便可复兴矣,而陛下为什么不实行呢?

  陛下只要稍事节省和振作就行了,又不是要您多么劳心劳神。九卿掌握大政方针,百官承担具体的职责,巡抚、巡按、六科给事中等纠举肃清,维护风气,陛下考核政纲的实施情况,督促他们做出成绩来。努力去找贤才,任用他们办事,自己就省力了。就像天运于上,四时六气各得其序,君主只要自己有德,感化臣民,不必亲自动手管理一切。天地万物为一体,自有它的道理。百姓安居乐业,形成一片祥和气氛,而陛下自然能够感到真正的快乐和价值。天地是化生万物的,人也有帮助天地化生的能力,可以与天地并列而为“三才”。道与天通,命运可以由我们自己掌握,而陛下自然能够享受真寿。这是真正的道理,转身就能做到,立刻就能见效。要是依旧去服食什么长生不死之药,巴望着能成仙升天,不是道理所在。那么做只能匆忙的散爵禄,让精神徒然的紧张,玄修求长生,是捕风捉影的空想,陛下一辈子求之,究竟得到没得到呢?

  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是天下第一大事。于此不言,更复何言?大臣为保乌纱帽而阿谀奉承,小臣害怕获罪表面顺从,陛下有错误却不知道,不能改正不能执行,臣每想到这里便痛心疾首。所以今天便冒死竭忠,诚恳的向陛下进言。望陛下能够改变心思,转换方向,而天下之治与不治,民物之安与不安都取决于您,若陛下真能采纳,是我宗庙、社稷、国家的幸运,是天下黎民百姓的幸运!

注释

(1)户部——掌管全国税收财政的机关,为明朝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云南清吏司——明朝制度,户部按行政区域人分司,每司的名称,除政区外,都加上“清吏”二字。主事——各部职官中最低一级。但明朝主事的职权相当大,可以直接向皇帝上奏章。

(2)这句是奏疏的事由。

(3)这是历代地主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建立起来的一种封建传统观念。

(4)宜——适当。

(5)这句是说:对于民生措置失当,就是君主没有负起责任。

(6)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所以臣子就应当尽量为君主服务。

(7)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把臣子应尽的责任交付给他们,让他们尽量表现意见。臣工,有职务的臣子。

(8)君道斯称矣——君主的责任才算尽了。

(9)容悦——讨人欢喜。

(10)阿(ē)谀——献媚。

(11)这句是说:以前那种专图讨好,曲意逢迎,不让君主听到实际灾祸的人,现在用不着说他们了。

(12)过为计者——忧虑太多、危言耸听的人。

(13)危明主,忧治世——即使遇到贤明的君主,还以为他可危;即使处在政治清明的时代,还以为时局可忧。

(14)夫(符fú)——发语词。

(15)无乃——只怕。眩瞀(帽mào)——模糊混乱。

(16)这两句说:(这种说法)只怕使人反而弄得模糊混乱,不知道何去何从吗?这不是合理的说法啊!

(17)封建士大夫以担任官职、享受俸禄为受国恩。

(18)执——遵守。有犯无隐——语出《礼记·檀弓》。意思是宁可直言得罪而不应隐讳。

(19)不暇过计——也不计较得失。

(20)披沥肝胆——掏出真心,效忠。陛下——对皇帝的敬称。

(21)贾谊——西汉初年杰出的政论家,曾屡次上书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79—前157年在位),提出改革政治的具体措施,但由于遭到保守集团的反对,没有得到实施的机会,终于抑郁而死。

(22)引文见于贾谊《陈政事疏》,意思是说:那些说天下已安已治的人,不是愚昧无知就是阿谀逢迎。

(23)非苛责备也——并非对文帝要求过高啊。

(24)这句的意思说:汉文帝的品质作风是好的,他虽然有爱民的美德,为人也慈和俭朴,从容谦逊,而且有许多政事没有举办。

(25)这句是说:假使看不到还有免不了的弊病,一味认为已安已治,这就是愚昧无知。

(26)这句是说:假使看不到文帝的才能毕竟有限,一味用已安已治的话来歌颂他,这就是阿谀奉承。

(27)这句是说:你自己觉得比汉文帝怎样呢?

(28)睿(锐ruì)——圣明。绝人——超过一般的人。

(29)尧、舜——唐尧、虞舜。传说中的远古时代的帝王。

(30)禹、汤、文、武——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唐尧、虞舜和这些人,都是“正统”史家传称的我国古代史上的贤君。

(31)汉宣——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3—前49年在位)。厉精——努力认真。指汉宣帝时代注重法治。

(32)光武——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25—57年在位)。大度——指光武帝对于功臣信任不疑。

(33)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7—649年在位)亲身参加各次战役,击败敌对势力集团,统一全中国。

(34)唐宪宗李纯(公元806—820年在位)决心巩固中央的权力,先后消平各地藩镇叛乱。

(35)《宋史》上奉承宋仁宗赵祯(公元1023—1063年在位),说他是个仁恕之君。

(36)举一节可取者,陛下优为之——像这些可取的优点,无论哪一项,你都容易办得到。

(37)焕然与天下更始——明白宣示,同全国老百姓一道革新政事。

(38)箴(真zhēn)敬一——明世宗作过一篇《敬一箴》。箴,规戒。

(39)定冠履——明世宗曾改定一些冠服制度。

(40)这是指明世宗下令废除孔子庙里的塑像,只用木柱。

(41)元世祖忽必烈本是历代帝王庙中所祭的帝王之一,明世宗将他取消。

(42)这是是说:孔子庙是兼祭孔子的父母。以上几件都是明世宗自鸣得意的事,其实都与民生无关,微不足道。

(43)忻忻——与“欣欣”同,高兴欢乐的样子。

(44)以大有作为仰之——希望他有一番大的作为。之,指明世宗。

(45)这句是说:有见识的人都认为:只要有好的臣子帮助,不需多久,天下就可太平,这话不错,比汉文帝要强得多。

(46)吕祖谦——宋朝金华人,进士出身,官国史院编修。著有《十七史详节》。

(47)贯朽——指国库里的钱堆得太久,连串钱的绳子都朽烂了,表示国库充裕。贯,串钱的绳子。

(48)民物康阜——百姓安乐,财物丰足。

(49)这句说:汉文帝的时代虽然不能说完全已安治,但是那时财物丰足,百姓安乐,大家公认他是夏、商、周三代以后的贤君。

(50)锐精——立志要有作为。

(51)妄念牵之而去矣——被杂乱的念头导引到别的地方去了。

(52)反刚明而错用之——反而把自己的刚强、英明用到错误的地方去了。

(53)玄修——修炼。

(54)四海——天下。

(55)侈兴土木——大修宫殿庙宇。

(56)视朝——临朝办事。

(57)弛(chí)——松懈、败坏。

(58)明代定有章程,向政府缴纳多少财物,就可以取得某种官职或荣典。援用这种章程越来越滥,名为推广事例。数行——屡次施行。

(59)二王不相见——明世宗听了方士段朝用的话,专门和方士在一起炼丹,不与自己的儿子们相见。

(60)薄于父子——缺少父子之情。

(61)西苑——现在北京的三海地方。

(62)靡时——无时不有。

(63)盗贼——对起义的农民的污称。滋炽——像火烧一样,越来越盛。

(64)登极——即位。

(65)这句是说:各级官吏看作榜样,更加剥削百姓。

(66)这里的“佛”是指道教。

(67)这一成语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意思是说家里空无一物。

(68)改元——改年号。臆——心里猜想。

(69)这是是说:“嘉”字偕音“家”,“靖”字偕音“净”。

(70)迩者——近来。

(71)严嵩——明世宗所信任的宰相,专权二十年,有人奏他是奸臣,世宗总是不听。后来渐渐失宠,才罢相。

(72)世蕃——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父子通同作恶,严嵩罢相,他也被处死刑。

(73)差快人意——勉强可以令人满意。

(74)清时——太平时代。

(75)这句是说:严嵩罢相以后的政事,不过和他作宰相以前差不多,也并不见得很清明啊。

(76)不直陛下——不以您为然。

(77)衮(滚gǔn)职——君主的职责。衮,君主的衣服,这里借指君主。

(78)仲山甫——周宣王的臣子。这两句诗见《诗经·大雅·丞民》,意思说:宣王不能完全尽职,仲山甫能从旁补救。

(79)弼(必bì)、棐(匪fěi)都是辅助的意思。匡——纠正。

(80)格非——纠正错误。

(81)过举——错误的举动。

(82)亮采惠畴——见于《尚书·舜典》,就是做官办事的意思。

(83)责之以谏——要求臣子尽劝谏的责任。

(84)保氏——《周礼》中的一个官名。

(85)木绳金砺——绳能使木直,砺(磨刀石)能使金属锋利。这两个比喻都出自《尚书》,意思是说,君主要靠人纠正帮助。

(86)以上四句说:圣人也不能不犯错误,否则古代设官,只要他做官办事就够了,不必要求他们进言劝谏,也不必高谏官,也不必说木绳金砺这类的话了。

(87)建醮(叫jiào)——设坛祈祷。

(88)相率——相互带动。

(89)天桃天药——天刚的仙桃仙药。

(90)表贺——封建时代,帝王遇有自己所喜欢的事,就叫臣子进表管贺。

(91)工部——明代中央政府掌管建设的机关,为六部之一。

(92)差求四出——派人到处索取。

(93)都俞——赞成的表示。吁咈——否定的表示。这都是《尚书》上尧、舜对话时所用的词句。

(94)陈善闭邪——见于《孟子·离娄上》,就是贡献良言,防止邪恶的意思。

(95)邈(秒miǎo)无闻矣——长久没有听到了。

(96)愧心馁气——不敢直言,内心就不能不惭愧,气也不壮了。

(97)退有后言——当面不敢说,却在背后议论是非。

(98)昧没本心——把真心藏起来。

(99)何如——有多大。

(100)官守——行政职务。言责——进言的责任。

(101)皆所以奠陛下之家而磐(盘pán)石之也——这些都是用来奠定您的家业,使它像磐石一样的稳固。奠,安置。磐石,大石,比喻稳固不可动摇。

(102)这句是说:过分苛刻武断,也不是您生性如此。

(103)这句是说:如果说您连家也不顾,这难道合乎人情吗?

(104)不事事——不做事。

(105)这句是说:臣子们往往为了欺诈,为了贪赃,为了旷废职务而犯罪,这些人不合您的心意,是很自然的。

(106)这句是说:假如不是为了上述的原因也不合您的心意,那就是您的心与臣子的心偶然不相投合啊。

(107)遂谓陛下为贱薄臣工——虽人就疑心您看轻臣子,侮辱臣子。

(108)正心之学微——正心的功夫很差。正心,儒家对于修养的一种说法。

(109)胡寅——字明仲,宋朝崇安人,历任校书郎、中书舍人等职。曾上书宋高宗赵构主张北伐,反对与金人议和。后因对秦桧作斗争,遭到贬斥。

(110)这句是说:另外有一种人,自己的心思不正,或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或是说得不够详明正确,就像胡寅扰乱政事的奏疏那样:这些人不合您的意旨,也是很自然的。(胡寅议论政事的奏疏一般是正确的,海瑞说他“扰乱政事”,是一种婉转含蓄的反话。)

(111)是己拒谏——自以为是,不愿接受劝谏。

(112)亿——猜测。

(113)这句是说:抓住一二件这样的事,就推测您件件事都是这样,害您一直错到底,臣子们欺君的罪大了。

(114)这是《礼记·缁衣》篇里的话,意思是说:君主多疑于上,百姓就无所适从;臣子不忠于下,君主就劳苦不堪了。

(115)今日之谓——说的就是今天的情况。

(116)为身家心——为自己保身家的心。

(117)这句是说:臣子保身家的私心和怕触怒君主的心相结合,因而模糊了自己的职责,我已经举出一二件事例替他们作过分析了。

(118)有辞于臣——臣子们有话可说。

(119)这句说:君主求长生的妄念和迷惑不明相结合,就使臣子们心怀不满,有失为君之道,关于这方面,君主允许我再加以分析。

(120)这句说;古来的圣贤只不过讲求涵养道德性,保养生命,顺应自然的正常法则。

(121)此尽之矣——不过如此罢了。

(122)久世不终——长生不死。

(123)方外士——指僧道术士等人。

(124)陶仲文——明世宗最信任的方士。

(125)这句说:传给您长生法术的陶仲文,您称他为师傅,可是他自己就已经死了。

(126)伏羲氏——远古时代的传说人物,相传“八卦”是他画的。

(127)则其文——依据龙马的花纹。

(128)第之——排列起来。

(129)九畴——《尚书·洪范》篇中从“五行”到“五幅”的九类关于天道人事的法则。这句说:夏禹治水时,出现神龟,就把神龟背上罗列的各种纹路排列起来,成为有关天道人事的九种法则。

(130)河图洛书——指上述伏羲及禹所得的“神物”。海瑞在这里暴露了他对古代传说的迷信,误以上古虚妄的传说为事实。

(131)天书——宋真宗赵恒(公元998—1022年在位)为了粉饰太平,听从王钦若等人的话,伪造天书,声称从天而降。乾佑山——在陕西省镇安县。

(132)孙奭(世shì)——宋真宗时的儒者,曾任翰林侍讲学士、龙图阁学士等职。

(133)这句话见于《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上天哪里会说什么?

(134)逆——迎合。

(135)这句说:您莫非认为只要抓住刑和赏的权柄,就不怕无人办事,天下就可以治好,修道便没有什么害处了吗?

(136)夫人——那些人,指阿谀逢迎的臣子。夫,彼。

(137)致君——把君主辅佐好。泽民——使百姓得到好处。

(138)这句是说:(那些人)年轻时候,既没有学到“致君泽民”的特别本领和修养,壮年做官也没有“致君泽民”的特殊抱负和愿望。

(139)引文见于《尚书·太甲》篇,意思说:遇有不合自己意旨的话,要看看是否合于道理;遇有顺从自己意旨的话,要看看是否不合道理。

(140)这句是说:(严嵩的行为)过去是贪权窃利,今天是逆乱的根源。

(141)梁材——曾任户部尚书。守官——谨守职责。

(142)有守——有操守,也就是正直不阿。

(143)这句是说:虽然从严嵩抄家以后,百官有所畏惧,知道不能用贿赂谋求升迁,稍改以前的恶习。

(144)这句是说:百官仍然只情愿学严嵩的顺从,不肯学梁材的正直不阿。

(145)这句是说:现在最坏的人还是贪求无厌,不很坏的人也只是得过且过、混日子罢了。

(146)廊庙——朝廷,这里指在朝为官。山林——指退隐之地。交战热中——指两种思想不断的斗争。

(147)鹘突——糊涂。依违——无一定主张。

(148)这句是说:即使是号称好人的,也不过是心里一半想做官,一半又想退隐,含糊敷衍,奉行故事罢了。

(149)格物——探求事物的道理。

(150)社稷灵长——国运长久。

(151)这句是说:至于洁身自爱,探研真理,对天下事有责任感,使国运靠他得以保持长久的人,却一个也没有发见。

(152)纯然精白——心地纯正。这句说:不就是因为好人受到牵制,不能尽忠心做事,才弄到这样吗?

(153)惟予行而莫违——听从自己的意旨,不准违抗。

(154)翼为明听——语出《尚书·皋陶谟》。意思是做自己的助手和耳目。

(155)股肱(工gōng)耳目——指臣子。股肱,手足四肢。腹心——指君主。

(156)这句是说:您既要人顺从自己的意旨,又要人尽忠;既要人充当助手和耳目,又要人顺从您做那些修道和兴建宫殿庙宇的错误事情:这就像不用四肢耳目去保卫心腹,而由心腹自己去执行看、听、拿东西和走路的任务一样。

(157)仪、衍——张仪和公孙衍。都是战国时代能言善辩的政客。

(158)得志与民由之——见于《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说: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就与老百姓一道循着仁义的大道前进。

(159)这句是说:您即便有了像张仪和公孙衍那样能干的臣子,要想成功一种与百姓同享太平的事业,那也是办不到的。

(160)“陛下”以下连起来讲就是:如果您知道了修道的有害无益,那么,臣子的转变,百姓的学样,天下的安危都将由此而不同,所以您应当立即悔悟,每日上朝理政。

(161)宰辅、九卿、侍从、言官——明朝制度,宰辅是大学士,九卿是各部尚书侍郎等,侍从是翰林官,言官是给事中及御史。这些都是中央官职中的重要成员。

(162)皋陶(姚yáo)——虞舜的贤臣。伊、传——商汤的贤相伊尹和殷高宗的贤相。

(163)明良喜起——《尚书·益稷》记载:虞舜作歌:“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皋陶和歌:“元首明哉,股肱良哉!”这是君臣互相勉励敬重的话。

(164)光禄寺——承办皇室膳食的机构,挂名充厨役的极多。

(165)锦衣卫——明朝独有的武职机构,贵族子弟多在其中挂名。恩荫——封建时代,高级官僚的子孙因祖、父对朝廷有功而得官职。

(166)诸衙门整容俸——额外冗员。

(167)段——古“缎“字。

(168)这句是说:臣子们进谏,您采纳实行,对您说来只不过动一动节省的念头罢了。

(169)盖藏——储蓄。

(170)不知其几也——好处真不知有多少啊。

(171)这句是说:百官各有职牚,从前官吏的设置完备,办事认真,还有应办而不办的事。

(172)这句是说:今天官吏的设置不全,办事因循苟且,敷衍塞责,不守法纪,却还自以为不错。

(173)敦——勉励,督促。本行——基本的道德。

(174)上纳——出钱买官。

(175)久任吏将以责成功——让文武官员安于其位,责成他们做出成绩来。

(176)缁(资zī)黄——指和尚道士。因和尚著缁(灰黑色)衣,道士著黄衣。归四民——回到士、农、工、商的行业里。

(177)兼举富教——生计和教化同时照顾。

(178)屯盐本色——明朝屯田、运盐,本来供边防军需之用。后来将屯民应交粮盐实物改折银钱交纳。海瑞主张恢复征收实物。本色就是指粮盐实物。

(179)赋——按地亩交粮。差——按人口应役。苏——恢复元气。

(180)侵渔——贪污勒索。

(181)刑之无少姑息——按照刑律处罚他们,毫不宽容。

(182)必世之仁——语出《论语·子路》“必世而后仁”,意思是:在几十年之后才能收效的仁政。

(183)博厚高明悠远之业——与天地并存的伟大功业。

(184)粲然——光明灿烂的样子。

(185)抚按科道——指巡抚、巡按、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都是明朝所设的官职。

(186)稽治要——考核政纲的实施情况。

(187)劳于求贤,逸于任用——努力去找贤才,任用他们办事,自己就省力了。

(188)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

(189)恭己无为——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君主只要自己有德,感化臣民,不必亲自动手管理一切。

(190)熙洽——和睦。

(191)熏为太和——形成一片和平气氛。

(192)这句是运用《礼记·中庸》上的话。意思是说:天地是化生万物的,人也有帮助天地化生的能力,可以与天地并列而为“三才”。

(193)命由我立——命运由我自己掌握。

(194)旋至——一转身就达到。

(195)不终之药——不死的药。

(196)轻举——成仙升天。

(197)切切然——忙忙地。

(198)竦(耸sǒng)——紧张。

(199)悬思凿想——发空想。

(200)持禄——保持禄位。

(201)昧死——不怕犯死罪。

(202)惓惓——一片真诚的样子。

(203)反情易向——改变心思,转移方向。

(204)宗社——宗庙社稷。指国家。

作者简介: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1587年(万历十五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赠太子太保,谥忠介。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作者的诗词

海瑞的诗词

苏州府吴县朱良知 其一

批鳞直夺比干志,苦节还同孤竹清。龙隐海天云万里,鹤归华表月三更。

萧条棺外无馀物,冷落灵前有菜羹。说与傍人浑不信,山人亲见泪如倾。

吴民叶韶荪

闻说童谣有海龙,公来胼胝浚吴淞。孤忠独断群情靡,一凿能令万派从。

星殒海天光耿耿,月沉秋水色溶溶。应知仙梦游江上,千古烟寒锁曙钟。

吴县李文秀

羲皇风度出明时,葵藿丹衷百世师。邦国乂安犹戮力,经纶未卷忽乘箕。

琼崖白雪封茆土,柱石青天树羽仪。昭代古良天下老,千年遗像镇华夷。

苏州府吴县叶绪昌

南都秉节望如山,总宪重来父老欢。杨绾相唐骄侈格,长孺在汉觐觎寒。

功收治水三旬易,策救饥民十万难。今日仙輀向琼海,野人酹酒泣江干。

吴人凌一鸾

简命吴淞续禹功,顿令万派水朝宗。力排豪贵驱妖鳄,为拯民穷副衮龙。

疏抗三朝辞激烈,身经百折意从容。圣明注念嘉忠直,会见恩光下九重。

海瑞的名句

创作背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拼音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mayajj.cn/sc/405838.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