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拼音 > 正文内容

谒金门·春半注释_解释

ju67kgfg66个月前 (08-28)诗词拼音1

朱淑真 宋代诗词 谒金门·春半

jīn mén ··chūn bàn

chūn bàn chù qíng xiàn shí èr lán gānxián biàn chóu lái tiān guǎn hǎoshì fēng nuǎn shū yīng yīng yànyànmǎn yuàn huā lián juànduàn cháng fāng cǎo yuǎn

译文

春光已匆匆过去了一半,目光所及,繁花凋落,春天将要逝去。整日斜倚栏杆,徘徊眺望,伤春逝去的愁怨,袭上心头,天也无法帮助摆脱。

风和日暖,在这么好的春光,独自倚靠斜栏旁,还不如那双双对对的莺燕。院里落满了残花,垂下幕帘呆在屋里,不忍看到春天逝去的景象。芳草漫漫到天边,思恋的人远在天边处,令人悲肠欲断。

注释

谒金门: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双调,仄韵四十五字。代表作有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李好古的《谒金门·花过雨》等。

春已半:化用李煜《清平乐》中:“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此情无限:即春愁无限。

十二阑干:指十二曲栏杆。语出李商隐《碧城三首》中的“碧城十二曲阑干”。

输与:比不上、还不如。

芳草:在古代诗词中,多象征所思念的人。

参考资料:

1、上彊邨民.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95-196页

2、思履.宋词三百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第300-301页

作者简介: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作者的诗词

朱淑真的诗词

咏桂四首 其四

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秋清在一时。

掬水月在手

无事江头弄碧波,分明掌上见嫦娥。不知李谪仙人在,曾向江头捉得么。

淡月疏云九月天,醉霜危叶坠江寒。孤窗镇日无聊赖,编辑诗词改抹看。

夏雨生凉三首 其一

烈日如焚正蕴隆,黑云载雨泻长空。搜龙霹雳一声歇,庭竹潇潇来好风。

高缕千丝纤暖风,带烟笼雾市桥东。

绾成幽恨斜阳里,折断离情细雨中。

朱淑真的名句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出自《蝶恋花·送春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出自《减字木兰花·春怨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 :出自《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

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出自《江城子·赏春

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出自《江城子·赏春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 :出自《江城子·赏春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出自《清平乐·夏日游湖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出自《蝶恋花·送春

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出自《江城子·赏春

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出自《蝶恋花·送春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出自《蝶恋花·送春

创作背景

  朱淑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差堪比肩”,并称“词坛双壁”。其虽家世显赫,婚姻却十分不幸,这首词正是由于自己的婚姻的不幸,所嫁非偶,日夜思念自己的意中人所写。

参考资料:

1、思履.宋词三百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第300-301页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拼音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mayajj.cn/sc/406522.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