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注释_解释
译文
朝廷没有良策击退金兵入侵,竟使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行宫。我正惊呼京城里竟然听到战马嘶鸣,哪知可怜的皇帝已到海上逃生。我这孤臣忧虑国事愁白了头发,又适逢春天繁花吐艳,更叫人触景伤情。幸喜长沙有个抗金的将领向子湮,他率领疲弱之师,敢抵抗兽军的锋芒!
注释
伤春:名为感伤春天,实则是忧伤国事。
庙堂:旧时皇帝供奉祖宗神位的处所,借指朝廷。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平戎:战胜入侵者。《新唐书·王忠嗣传》:(王忠嗣)节度朔方上平戎十八策。斩米施可汗,虏不敢近塞。
坐使:遂使。
甘泉:秦汉行宫,在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上,此处代指宋皇宫。夕烽:夜里报警的烽火。《汉书·匈奴外传》:(胡骑入代)烽火通于甘泉、长安数月。李白《塞下曲》:“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此句实为夕烽照甘泉的倒装。
上都:借指汴京,北宋京城。一说指建康或临安,当时均作为南宋京城选择地。尚未定。
战马:金兵铁骑。
此句意为汴京已经沦陷。穷海:僻远的海上。此处指温州(今属福建)海域。
飞龙:旧时以龙比天子,此处指宋高宗。《易经·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此处说飞龙不在天上而逃于海。皇帝在茫茫九州连立足之地都没有,是讽刺朝廷无能。“
”初怪……岂知……“两句,有始料不及之意。
孤臣:作者自指。当时诗人流落在湖南邵阳。
霜发三千丈: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此处借指忧国之情。
烟花:指春天艳丽的景物。烟花一万重:杜甫《伤春》:“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意为离故乡太远,看不到故乡的春景。
向延阁:长沙太守向子湮。延阁是汉代史官官署,向曾任秘阁直学士,故称。
疲兵:经过苦战而疲惫不堪的军队。
犬羊:对金兵的鄙称。敢犯犬羊锋:敢于抵挡侵略者的锋芒。《宋史·向子湮传》载,建炎四年二月,金兵进犯湖南,向组织军民抵抗,终于击退敌军。此二句从杜甫《诸将》“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化出。
参考资料:
1、邓楚栋,邓亚文编注 .五朝千家诗(中)宋元千家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 :139-140 .
2、徐安崇,秦兆基,刘登阁主编 .古代诗歌精品鉴赏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2 :247-248 .
3、杨蔚编著 .唐宋诗词点评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年 :455-457 .
4、黎杰编 .古代名诗选译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4 :128-129 .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作者的诗词
咏青溪石壁
青溪宜晓日,曲处千丈晦。
天开苍石屏,影落西村外。
虚无元气立,明灭河汉对。
人行峥嵘下,鸟急浩荡内。
向来千万峰,琐细等蓬块。
老夫倚杖久,三叹造物大。
惜哉太史公,意短遗此快。
更欲访野人,穷探视其背。
翁高邮挽诗
万里功名路,三生翰墨身。
暮年铜虎重,浮世石羊新。
天地悭豪杰,山川泣吏民。
空传四十诔,竟不识斯人。
题甘泉书院
甘泉坊里林影黑,吴氏舍前书榜鲜。
床座畧容摩诘借,桂枝应待小山传。
兵横海内犹纷若,风到湖南还穆然。
勉效周生述孔业,赋诗吾独愧先贤。
周尹潜雪中过门不我顾遂登西楼作诗见寄次韵
敲门俗子令我病,面有三寸康衢埃。
风饕雪虐君驰去,蓬户那无酒一杯。
山斋
夏郊绿已遍,山斋昼自迟。
云物忽分散,余碧暮逶迤。
寒暑送万古,荣枯各一时。
世纷幸莫及,我麈得常持。
陈与义的名句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出自《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出自《襄邑道中》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出自《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出自《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出自《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出自《送人归京师》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出自《送人归京师》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出自《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出自《春寒》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出自《春寒》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出自《襄邑道中》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出自《咏牡丹》
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 :出自《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创作背景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大举过江,攻下建康(今江苏南京),十二月,入临安(今浙江杭州)。第二年又攻破明州,迫使宋高宗乘船逃入海上。陈与义当时正流落到湖南境内邵阳,居紫阳山,对着明媚春光,深感国势危急,伤时感事。作者便以《伤春》为题,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陈达凯编著 .宋诗选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3 :39-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