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逢村叟注释_解释
译文
经历了多次战乱的老翁住在一个破败的村庄里,这村子中事事都叫人伤心。
因为修建军队营寨,村中的桑树和柘树都被砍光了。因为组建乡兵,村中的青壮年都战死沙场,老头儿都断绝了子孙。
在这种时候,官府的赋税却一点儿不能少,还像太平无事的年成一样征收。不但本乡如此,其他州县也未曾有过安抚体恤。
现在连鸡犬都星散而不知去向,只剩下老人在日落时孤零零地倚着柴门叹息。
注释
乱后:指唐末黄巢起义后。
经乱:经过战乱。此句一作“八十老翁住坡村”。
伤魂:伤心。此句一作“村中牢落不堪论”。
寨木:修建军队营寨用的木头。
著:一作“点”,点派,征集。乡兵:地方武装。
平宁:太平安宁的年头。
未尝:不曾。略:稍微。安存:安抚体恤。
星散:像空中的星星般分散消失,不知去向。
独:一作“哭”。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745-1746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31-432
作者简介: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作者的诗词
赠友人罢举赴辟命
连天一水浸吴东,十幅帆飞二月风。好景采抛诗句里,
别愁驱入酒杯中。渔依岸柳眠圆影,鸟傍岩花戏暖红。
不是桂枝终不得,自缘年少好从戎。
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
此中偏称夏中游,时有风来暑气收。涧底松摇千尺雨,
庭中竹撼一窗秋。求猿句寄山深寺,乞鹤书传海畔洲。
闲与先生话身事,浮名薄宦总悠悠。
春闺怨
朝喜花艳春,暮悲花委尘。不悲花落早,悲妾似花身。
旅舍遇雨
月华星彩坐来收,岳色江声暗结愁。
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
隽阳道中
客路客路何悠悠,蝉声向背槐花愁。争知百岁不百岁,
未合白头今白头。四五朵山妆雨色,两三行雁帖云秋。
输他江上垂纶者,只在船中老便休。
杜荀鹤的名句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出自《小松》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出自《送人游吴》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出自《蚕妇》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出自《春宫怨》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出自《山中寡妇》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出自《春宫怨》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出自《送人游吴》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出自《山中寡妇》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出自《送人游吴》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出自《春宫怨》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出自《送人游吴》
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 :出自《题所居村舍》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出自《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末社会动荡时期。唐末王仙芝、黄巢起义之后,军阀连年混战。在这个诗人叹息的兵荒马乱的年代,人们受尽各路军阀无耻的搜刮盘剥,还要遭受朝廷官府变本加厉的赋税徭役的压迫。《乱后逢村叟》一诗正是那个民不聊生的时代广大农村生活的反映。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3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