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元微之书注释_解释
译文
四月十日夜晚,乐天告白:
微之啊微之!不见您的面已经三年了,没有收到您的信快要两年了,人生有多少时日,我和您竟这样长久离别?何况把胶和漆一样紧紧相联的两颗心,分放在南北相隔的两个人身上,彼此上前不能在一起。后退不能相忘,内心牵挂,身体分离,各自的头发都要白了。微之啊微之,怎么办啊怎么办!天意确实造成这种际遇,对这怎么办呢!
我刚到浔阳时,熊孺登来访,收到您前年病重时的一封短信,信上首先说了您的病情,其次叙述您生病时的心情,最后谈到我们多年的交谊情分。信上还说:病危时,没有时间顾及其他事,只收集几包文章,封起来,在它上面题字:“日后送交白二十二郎,就请用它代替我的信,悲伤啊,微之对待我,怎么如此(信任)啊!又看到寄来的听说我被贬官的诗写道:“灯将燃尽啊,火焰将灭,人影摇摇晃晃,今晚听说您被贬谪到九江。将近死亡的我,在病中惊起而坐,夜风吹着雨进入寒窗。”这样的诗句别人尚且不忍听到,更何况我的心呢!到现在每吟诵起来,还悲伤不已啊。
暂且放下这事不谈,大致叙述一下近来的心境。我自从到了九江,已经过了三年。身体还算健康,心情很平静。下到家人,庆幸没有什么毛病。我大哥去年夏天从徐州来到这里,还有各房孤小的弟妹六七人互相扶助一同来了。不久前牵挂的家人,现在都出现在眼前了,能够同寒暖共饥饱,这是第一件安适的事。江州气候渐渐凉爽了,当地很少恶性传染病。至于毒蛇、蚊虫,虽然有但很少。浔江的鱼很鲜,江州的酒极美。其他的食物,大多类似北方。我家的人口虽然不少,司马的俸禄虽然不多,只要衡量收入,节俭用度,也可以自给自足。身上穿的,口里吃的,还不必求助于人,这是第二件安适的事。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如此,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盼望,现因此亲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其余的事,我一条一条地写在后面吧。
微之啊微之!写这封信的夜晚,我正在草堂中对着山的窗子下面,随手拿笔,随意乱写。写好信封的时候,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的和尚。有的坐着,有的睡着。又听到山中的猿猴和山谷里的鸟,发出啾啾鸣叫。平生老友,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念之情,此时突然产生。作诗的习惯牵动着我,使我写成了三韵的六句诗:“回忆从前给你写信的夜晚,是考中进士后的天亮前。今夜写信又在何处?在庐山草屋拂晓的灯前。笼中的鸟栏里的猿都未死,人世间你我相见是在哪一年!”微之啊微之!今夜我的心情您知道吗?乐天叩头。
注释
乐(lè)天白:乐天告白。白,陈述。
欲:将要。
离阔:阔别,久别。阔,久远。
胶漆之心:比喻感情亲密。
置:放。
胡越:胡在北,越在南,形容相距遥远。
相合:在一起。
牵挛乖隔:牵挛,牵掣。乖隔,隔离。指各有拘牵,不得相见。
浔阳:古县名,即现在江西省九江市。
熊孺登:钟陵(在现在江西省进贤县)人,元和年间,在四川任职,与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多有交往。
札:短信。
上;首先。
交分(fèn):交谊,情分。
危惙(chuò):指病危。惙,疲乏。
数帙(zhì):几包。帙,包书的包袱或口袋。
白二十二郎:指白居易,他在家族同辈中排行第二十二。
代书:代替信。
左降:即左迁,贬官。
幢幢(chuángchuáng):影子摇晃的样子。
且置是事:暂且放下这事(不谈)。
涉:经历,过。
方寸:指心绪。
诸院:同一大家族中的各支。
提挈(qiè):提携,扶助。
顷:不久前。
泰:安适。
风候:气候。
瘴疠(zhànglì):指南方湿热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
虺(huǐ):毒蛇。
湓(pén)鱼:湓江出产的鱼。湓,湓江,今名龙开河,发源于江西省瑞昌市西南青山,经九江市西入长江。
江酒:江州的酒。
门内之口:家里的人口。
量入俭用:衡量收入,节俭用度。
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
胜绝:绝妙。
乔松:大松树。乔,高大。
修竹:长竹。
墙援:篱笆墙。援,用树木围成的园林护卫物。
周:环绕。
殚(dān):尽,全。
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动,动不动、常常。弥,满。旬日,十天。
忧望:挂念,盼望。
条写:一条条地写。
去:离。
瞥(piē)然:形容时间短暂。
尘念:世俗的思念之情。
余习:没有改掉的习惯,这里指作诗。
牵:牵引,牵动。
笼鸟槛(jiàn)猿:笼中的鸟,槛(木栅栏)中的猿。这里比喻作者自己和元稹都不得自由。
顿首:叩头。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作者的诗词
小池二首
昼倦前斋热,晚爱小池清。映林馀景没,近水微凉生。
坐把蒲葵扇,闲吟三两声。
有意不在大,湛湛方丈馀。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
每一临此坐,忆归青溪居。
初出城留别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
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除夜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七夕
忆得少年长乞巧,竹竿头上愿丝多。
春雪
元和岁在卯,六年春二月。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
连宵复竟日,浩浩殊未歇。大似落鹅毛,密如飘玉屑。
寒销春茫苍,气变风凛冽。上林草尽没,曲江水复结。
红乾杏花死,绿冻杨枝折。所怜物性伤,非惜年芳绝。
上天有时令,四序平分别。寒燠苟反常,物生皆夭阏。
我观圣人意,鲁史有其说。或记水不冰,或书霜不杀。
上将儆政教,下以防灾孽。兹雪今如何,信美非时节。
白居易的名句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出自《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出自《梦微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出自《暮江吟》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出自《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出自《长相思·汴水流》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出自《白云泉》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出自《放言五首·其五》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出自《钱塘湖春行》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出自《琵琶行》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出自《琵琶行》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出自《琵琶行》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出自《长相思·汴水流》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出自《后宫词》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出自《村夜》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出自《春词》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出自《邯郸冬至夜思家》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出自《阴雨》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出自《琵琶行》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出自《为薛台悼亡》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出自《上阳白发人》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出自《南浦别》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出自《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出自《琵琶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出自《长恨歌》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出自《雪夜小饮赠梦得》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出自《琵琶行》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出自《草》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出自《望月有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出自《暮江吟》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出自《放言五首·其五》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 :出自《放言五首·其四》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出自《放言五首·其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出自《草》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出自《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出自《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出自《放言五首·其一》
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 :出自《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出自《雪夜小饮赠梦得》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出自《长恨歌》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出自《南浦别》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出自《青门柳》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出自《梦微之》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出自《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出自《寒食野望吟》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出自《村居苦寒》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出自《长恨歌》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出自《望月有感》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出自《望驿台》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出自《采莲曲》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出自《为薛台悼亡》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出自《买花》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出自《后宫词》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出自《池上》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出自《观游鱼》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出自《忆江南词三首》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出自《长恨歌》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出自《燕诗示刘叟》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出自《燕诗示刘叟》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出自《春题湖上》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出自《长恨歌》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出自《观刈麦》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出自《夜雪》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出自《南湖早春》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出自《江楼夕望招客》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出自《长恨歌》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出自《江楼夕望招客》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出自《春题湖上》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出自《卖炭翁》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出自《长恨歌》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出自《卖炭翁》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出自《杨柳枝二首》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出自《问刘十九》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出自《微雨夜行》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出自《重阳席上赋白菊》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出自《早冬》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出自《早冬》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出自《杨柳枝词》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出自《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出自《夜雪》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出自《村居苦寒》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出自《长恨歌》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出自《琵琶行》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粱。 :出自《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出自《清明夜》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出自《寒食野望吟》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出自《草》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出自《钱塘湖春行》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出自《早冬》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出自《采莲曲》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出自《大林寺桃花》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出自《钱塘湖春行》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出自《春题湖上》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出自《南湖早春》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出自《放言五首·其二》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出自《牡丹芳》
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 :出自《彭蠡湖晚归》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出自《问刘十九》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出自《琴茶》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出自《山泉煎茶有怀》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出自《琵琶行》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出自《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出自《寒食野望吟》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出自《青门柳》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出自《望驿台》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出自《长恨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出自《放言五首·其四》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出自《上阳白发人》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出自《垂钓》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出自《春题湖上》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出自《早冬》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出自《南湖早春》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出自《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出自《长恨歌》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出自《长恨歌》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出自《长恨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出自《琵琶行》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出自《放言五首·其一》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出自《琵琶行》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出自《村夜》
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 :出自《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出自《望月有感》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出自《长恨歌》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出自《村居苦寒》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出自《京兆府栽莲》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出自《长恨歌》
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 :出自《彭蠡湖晚归》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出自《燕诗示刘叟》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出自《咏菊》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出自《村居苦寒》
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 :出自《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出自《燕诗示刘叟》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出自《母别子》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出自《燕诗示刘叟》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出自《琵琶行》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出自《与元九书》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出自《大林寺桃花》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出自《钱塘湖春行》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出自《忆江南·江南好》
创作背景
这封书信体散文写于元和十二年(817 年),白居易47岁。是年,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上已经度过了三个年头,也是他进士及第后从政的第十八年。三年来,孤独居住在偏远的贬谪之地,作者内心满腔怨愤,作者的情感不可遏制,因而满怀着深情写下了这封沉郁悲痛、感人至深的书信。
参考资料:
1、史晓庆.情到深处总销魂——论白居易《与元微之书》的以情纬文[J]. 学理论. 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