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拼音 > 正文内容

六国论注释_解释

ju67kgfg65个月前 (08-28)诗词拼音1

苏辙 宋代诗词 六国论

liù guó lùn

    cháng liù guó shì jiāqiè guài tiān xià zhī zhū hóubèi zhī shí bèi zhī zhòng fèn 西xiàng gōng shān 西qiān zhī qín ér miǎn wángcháng wéizhī shēn yuǎn wéiyǒuān zhī gàiwèi cháng jiù dāngshí zhī shì huàn zhī shū ér jiànzhī qiǎnqiězhītiān xià zhī shì     qín zhī suǒ zhū hóuzhēng tiān xià zhě zài chǔ yànzhào ér zài hán wèi zhī jiāo zhū hóuzhī suǒ qín zhēng tiān xià zhě zài chǔ yànzhào ér zài hán wèi zhī qín zhī yǒuhán wèi rén zhī yǒuxīn zhī hán wèi sāiqín zhī chōngér shān dōng zhī zhū hóutiān xià zhī suǒ zhòngzhě hán wèi zhě fàn suī yòng qín ér shōu hán shāng yāngyòng qín ér shōu wèi zhāo wángwèi hán wèi zhī xīn ér chū bīng gōng zhī gāng 寿shòu ér fàn wéiyōu rán qín zhī suǒ zhě jiàn    qín zhī yòng bīng yànzhào qín zhī wēi shì yuè hán guòwèi ér gōng rén zhī guó yànzhào zhī qián ér hán wèi chéngzhī hòu wēi dào ér qín zhī gōng yànzhào wèi cháng yǒuhán wèi zhī yōu hán wèi zhī qín hán wèi zhū hóuzhī zhàng ér 使shǐ qín rén chū jiānzhītiān xià zhī shì xiéwěizhī hán wèi dāngqiángláng zhī qín ān zhēér qín zāi hán wèi zhēér qín rán hòu qín rén tōngbīng dōng zhū hóuér 使shǐ tiān xià piān shòu huò     hán wèi néngdāngqín ér tiān xià zhī zhū hóujièzhī 西hòu hán qīnwèi bìn qín qín rén gǎn hán wèi kuī chǔ yànzhào zhī guó ér chǔ yànzhào zhī guó yīn wán jiānshì zhī guó zuǒ dāngkòu zhī hán wèi 使shǐ hán wèi dōng zhī yōu ér wéitiān xià chū shēn dāngqín bīng èr guó wěiqín ér guó xiū nèiyīn zhùruòyīngqióng qín zhě jiāngwéizāi zhīchū ér nǎi tān jiāng chǐcùn zhī bèiméng bài yuēxiāngmiè qín bīng wèi chū ér tiān xià zhū hóukùn zhì qín rén guó bēi zāi

译文

  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此我总是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

  秦国要和诸侯争夺天下的目标,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诸侯要和秦国争夺天下的目标,也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样;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崤山东边的所有国家,所以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从前范雎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韩国,商鞅被秦国重用,就征服了魏国。秦昭王在还没获得韩、魏的归心以前,却出兵去攻打齐国的刚、寿一带,范雎就认为是可忧的。既然这样那么秦国忌惮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了。

  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人家的国都,燕、赵在前面抵挡它,韩、魏就从后面偷袭他,这是危险的途径啊。可是当秦国去攻打燕、赵时,却不曾有韩、魏的顾虑,就是因为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韩、魏是诸侯各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他们的国境内进出自如,这难道是了解天下的情势吗?任由小小的韩、魏两国,去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向秦国呢?韩、魏一屈服而归向秦国,从此以后秦国人就可以出动军队直达东边各国,而且让全天下到处都遭受到他的祸害。

  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注释

六国:齐、楚、燕、赵、韩、魏。世家:《史记》记述诸侯王的传记称为世家(农民起义领袖陈涉、儒家创始人孔丘也被列人世家,此属例外)。“六国世家”,即六国诸侯王的传记。

窃:私下,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五倍之地、十倍之众:谓六国与秦相比,有其五倍的土地、十倍的人口。

山西:古地区名。战国、秦、汉时期,通称崤山或华山以西为山西。这里指崤山以西。

咎:怪罪。

疏:粗忽。

势:大势、形势。

不在齐、楚、燕、赵:这四国皆远离位于西部的秦国,不与其接壤,故云。

而在韩、魏之郊:韩国疆土有今山西东南部和河南中部,介于秦、楚、魏三国之间,为军事上必争之地。故云秦吞六国,首先战事当发生在“韩、魏之郊”。郊,邑外为郊野。周制,离都城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后泛指城外、野外。与下句“韩、魏之野”,的“野”,同义,都是田野、国土的意思。

塞:阻塞,挡住。

冲:要冲,军事要道。

蔽山东之诸侯:遮蔽了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国。

范雎:字叔,战国时魏人。后入秦说秦昭王,他曾劝说昭王:“天下无变则已,天下有变,其为秦患者孰大于韩乎?王不如收韩。”(《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收韩,收服韩国。

商鞅:也叫卫鞅,卫国贵族,公孙氏。后入秦,劝说孝王伐魏,“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即秦并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鞍将而伐魏······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史记·商君列传》)故云“用于秦而收魏”。

“昭王未得韩魏之心”三句:范雌说秦王曰:“夫稚侯越韩、魏而攻齐纲寿,非计也。少出师,则不足以伤齐;多出师,则害于秦。······越人之国而攻可乎?其于计疏矣。······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释此而远攻,不亦缪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刚,故刚城,今山东省宁阳县。寿,今山东省郓城县。

乘:乘势攻击。

附:依附。

障:屏璋。

委:托付。

区区:小,少。

当:抵当。

折:损折。

东诸侯:山东的诸侯,这里指齐、楚、燕、赵。

摈(bìn):排除。

完:全,这里指保全国家的完整。

寇:敌寇,侵略者,这里指秦国。

出身:献身。

“以二国”三句:意谓用韩、魏二国的力量共同对付秦国,齐楚燕赵四国则可在后方休养生息,并且暗地帮助韩、魏二国的急需之物。阴助,暗中帮助。

疆埸(yì):边界。

背盟败约:即“背败盟约。背,背弃。败,破坏。

自相屠灭:指六国间自相残杀。

伺其隙:窥侧着六国疲困的可乘之机。

参考资料:

1、朱明伦.唐宋八大家散文 广选 新注 集评 苏辙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95-98

2、朱一清.古文观止鉴赏集评(四):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235-240

3、林永辉·三苏《六国论》分析·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作者的诗词

苏辙的诗词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荻浦

离披寒露下,萧索微风触。

摧折有余青,従横未须束。

次韵李豸秀才来别子瞻仍谢惠马二首

小床卧客笑元龙,弹铗无舆下舍中。

五马不辞分后乘,轻裘初许敝诸公。

随人射虎气终在,徒步白头心颇同。

遥想据鞍横槊处,新诗一一建安风。

清江入城郭,小浦生微澜。

李邦直出巡青州余不久将赴南都比归不及见矣

东道初来托故人,南楼频上泗河漘。

江山尚有留人意,樽俎宁当厌客贫。

顾我及秋行不久,问君触热去何因。

西归凉冷霜风后,浊酒清诗谁与亲。

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三首

积因得果通三世,临老长闲自一时。

久尔观心终未悟,偶然见道了无疑。

南迁北返吾何病,片瓦尺椽天与期。

自断此生今已矣,世间何物更如斯。

苏辙的名句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出自《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出自《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出自《怀渑池寄子瞻兄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出自《黄州快哉亭记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出自《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出自《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出自《黄州快哉亭记

创作背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拼音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mayajj.cn/sc/408120.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