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山中对雪有作注释_解释
译文
雪花打在竹丛和树枝上,不时发出沙沙响声;浓密的雪片从空中飘落下来,聚集在地面上。
岭头的梅花已经凋谢,现在又好像重新开放了;山岩积雪融化后的流水,却又结成寒冰。
要把驯养的小鹿栓牢,严防它们乱跑而被雪天打猎的人捉去;将煮茶的壶水添满,等候山寺的僧人共同品尝、吟诗。
可以将春雪同春雨的功劳相比;春雪过后,松间小路上的莓苔,将会更加浓密。
注释
霏霏漠漠:形容雪花密而无声。 散:飘散,指空中的雪。 凝:凝结、凝聚,指飘落后的雪。
重妆蕊:指雪凝结在花谢后的梅枝上,好像梅花又重新开放了一样。
岩水:山岩积雪融化后的流水。
鹿儿:驯养的小鹿。 猎客:打猎的人。
鼎:古时一种炊器,多为三足两耳的青铜制品。 僧:和尚。
膏雨:滋润土地的雨水。 功力:功能,功劳。
莓:植物名,果实小,花托球形。 苔:植物名,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生在潮湿的地方。
参考资料:
1、叶伯泉.丽雪赋:北方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114页
2、程景新 ,邹同庆,关淑惠.咏雪古诗百首:海燕出版社,1990年:第86页
作者简介: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作者的诗词
赠友人罢举赴辟命
连天一水浸吴东,十幅帆飞二月风。好景采抛诗句里,
别愁驱入酒杯中。渔依岸柳眠圆影,鸟傍岩花戏暖红。
不是桂枝终不得,自缘年少好从戎。
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
此中偏称夏中游,时有风来暑气收。涧底松摇千尺雨,
庭中竹撼一窗秋。求猿句寄山深寺,乞鹤书传海畔洲。
闲与先生话身事,浮名薄宦总悠悠。
春闺怨
朝喜花艳春,暮悲花委尘。不悲花落早,悲妾似花身。
旅舍遇雨
月华星彩坐来收,岳色江声暗结愁。
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
隽阳道中
客路客路何悠悠,蝉声向背槐花愁。争知百岁不百岁,
未合白头今白头。四五朵山妆雨色,两三行雁帖云秋。
输他江上垂纶者,只在船中老便休。
杜荀鹤的名句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出自《小松》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出自《送人游吴》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出自《蚕妇》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出自《春宫怨》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出自《山中寡妇》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出自《春宫怨》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出自《送人游吴》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出自《山中寡妇》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出自《送人游吴》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出自《春宫怨》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出自《送人游吴》
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 :出自《题所居村舍》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出自《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创作背景
诗人身处唐末乱世,社会动荡。王室的生活则越来越奢侈糜。.百姓们处在暗无天日、水深火热的境地。诗人一生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对劳动人民和现实生活有广泛的接触。他作此诗,实际上是借此乡村美景,反衬乱世不平,从中可以品味出诗人对下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
参考资料:
1、叶森槐.杜荀鹤诗选:黄山书社,1988年: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