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上行三首注释_解释
译文
酒旗相望着在大堤的上头,堤下船连船,堤上楼挨楼。
天色将晚,行人急忙争渡,桨声幽轧轧,船儿满中流。
江南江北同望波浪江烟,入夜行人还对歌在江边。
《桃叶歌》表达了爱情,《竹枝词》诉说着哀愁,水流和月光无穷无尽哟,恰似歌声中的情感绵绵。
长堤弯弯曲曲,堤内水徘徊,酒舍旗亭一家挨一家地排开。
傍晚时挑出杏帘儿招徕顾客,高高的大船落帆靠岸停下来。
注释
樯:原指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引申为船。
幽轧(yà):划桨声。
中流:在水流之中。
烟波:烟雾苍茫的水面。
桃叶:乐府歌曲名。《乐府诗集》第四十五卷引《古今乐录》说:“桃叶歌者,晋王子敬之所作也。桃叶,子敬妾名,缘于笃爱,所以歌之。”(《桃叶歌》,是晋朝王子敬所作的。桃叶是王子敬的妾的名字,因为爱情深厚,所以才歌唱她。)《乐府诗集》载《桃叶歌辞》四首,没有作者姓名,属于吴声歌曲,应该是江南民歌。这里借指民间流行的表达爱情的歌。
竹枝怨:《竹枝词》诉说哀怨。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刘禹锡把民歌变成了文人的诗体。这些民歌中有一些情歌,但多表达怨苦之情。夔州一带,是竹枝词的故乡。
月明:月亮光。
次第: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轲峨:高大的样子。
参考资料:
1、高志忠 .刘禹锡诗词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2 :170-172 .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作者的诗词
奉和裴侍中将赴汉南留别座上诸公
金貂晓出凤池头,玉节前临南雍州。暂辍洪炉观剑戟,
还将大笔注春秋。管弦席上留高韵,山水途中入胜游。
岘首风烟看未足,便应重拜富民侯。
送陆侍御归淮南使府五韵(用年字)
江左重诗篇,陆生名久传。凤城来已熟,羊酪不嫌膻。
归路芙蓉府,离堂玳瑁筵。泰山呈腊雪,隋柳布新年。
曾忝扬州荐,因君达短笺。
唐郎中宅与诸公同饮酒看牡丹
今日花前饮,甘心醉数杯。但愁花有语,不为老人开。
省试风光草际浮
熙熙春景霁,草绿春光丽。的历乱相鲜,葳蕤互亏蔽。
乍疑芊绵里,稍动丰茸际。影碎翻崇兰,浮香转丛蕙。
含烟绚碧彩,带露如珠缀。幸因采掇日,况此临芳岁。
逢王十二学士入翰林,因以诗赠
厩马翩翩禁外逢,星槎上汉杳难从。
定知欲报淮南诏,促召王褒入九重。
刘禹锡的名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出自《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出自《西塞山怀古》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出自《竹枝词二首·其一》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出自《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出自《金陵五题·石头城》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出自《和乐天春词》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出自《始闻秋风》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出自《乌衣巷》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出自《潇湘神·斑竹枝》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出自《竹枝词二首·其二》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出自《杨柳枝》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出自《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出自《杨柳枝》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 :出自《忆江南·春去也》
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 :出自《柳花词三首》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出自《始闻秋风》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出自《秋风引》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出自《金陵五题·并序》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自《望洞庭》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出自《竹枝词二首·其一》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出自《金陵五题·石头城》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出自《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出自《秋词》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出自《秋风引》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出自《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出自《西塞山怀古》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出自《竹枝词二首·其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出自《秋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出自《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出自《竹枝词九首·其九》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出自《汉寿城春望》
夜如何其夜漫漫,邻鸡未鸣寒雁度。 :出自《更衣曲》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出自《金陵怀古》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出自《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 :出自《更衣曲》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出自《再游玄都观》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出自《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出自《陋室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出自《望洞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出自《陋室铭》
创作背景
《堤上行三首》大约写于刘禹锡任夔州刺史到和州刺史时,即公元822年(长庆二年)到公元824年(长庆四年)。唐代的大堤是商旅荟萃之地,每到一地,学习当地的民歌,融入自己的诗歌创作,或者描写当地的风土人情,是刘禹锡的一大优势。
参考资料:
1、《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832-833页
2、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 .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906-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