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拼音 > 正文内容

百丈山记注释_解释

ju67kgfg65个月前 (08-28)诗词拼音1

朱熹 宋代诗词 百丈山记

bǎi zhàng shān

    dēng bǎi zhàng shān sān yòu jué zuǒ kòng chuí lěi shíwéidèng shí nǎi shān zhī shènggàishǐ     xún dèng ér dōng xiǎo jiàn shíliáng kuà shàngjiē cāng téng suī shèngxià tíng shǔ shuǐ jiē qīng chè gāo cóng xià shēng jiànjiànrán shíliáng xún liǎng zhēér shàngshān mén xiǎo sān jiānnéngróng shí rén rán qián kàn jiàn shuǐ hòu lín shíchí fēng lái liǎng xiá jiānzhōng jué mén nèikuà chí yòu wéishíliáng ér běi niè shíshùān ān cái lǎo shùjiānbēi ài guān西wéishèngshuǐ 西zhōngxún shíxià bēnshè chū xià nán dōng shuǐ bìngzhù chí zhōngchí ér chū nǎi wéiqián suǒ wèi xiǎo jiàn zhě shàngliú dāngshuǐ shíjùn xiāngchǔzuì wéiwán nǎi hòu suǒ shàngzhěn zhī xià zhōng chán chán jiǔ ér bēi wéiài ěr     chū shān mén ér dōng shí shítáixià lín qiào àn shēn mèi xiǎn jué lín báojiāndōng nán wàng jiànqián yán xué fèn yǒngér chū tóu kōngxià shùshí chǐnǎi sànzhū pēnguāng zhú zhī cuǐ càn duó zhèngshì táidāngshān 西nán quē qián shān fēng xiù chū ér shùbǎi jiānfēng luán gāo xià jiē zài yǎn báo西shān guāng héngzhào cuì zhòngdié dān shùdàn xià shì bái yún mǎn chuān hǎi ér yuǎn jìn zhū shān chū zhōngzhě jiē ruòfēi lái wǎng huò yǒnghuò méiqǐng wànbiàn táidōng jìng duàn xiāng rén záo shíróng dèng ér zuòshén dōng shuǐ hàn dǎo yān wèi xiǎn zhě huò gǎn rán shān zhī guānzhě zhì shì qióng     liú chōng píng shū jìng biǎo zhōu bīn yóu zhī jiē shī shèngyòu xiángér zuì guānzhě shídèng xiǎo jiàn shān mén shítái西yīn biéwéixiǎo shī shíchǔchéng tóngyóu zhū jūn yòu gào wǎng ér wèi néngzhě

译文

  登上百丈山三里来路,向右边俯视,是又深又险的山沟,路的左边靠着陡峭的山崖,路面是垒起来的石磴,上了十几个台阶才过去了这段险区。百丈山的胜景,从此开始了。

  顺着石磴往东走,遇到一条小涧。一座石桥横跨在它上面。两旁都是苍青色的藤条和古老的树木,即使是盛夏的正午,也没有一点热气。涧水全是清澈见底,从高处流下来,发出“溅溅”的声响。走过石桥,沿着两旁都是山崖的小路曲曲折折地登上去,遇到了一座寺院的大门。有三间小房子,连十来个人也容纳不下来,但是前面可以俯视涧水。大门的后面临着石池,风从两旁的山峡间吹来,整天不断。大门里边,又有一座石桥横跨在石池上。过了石桥往北走,踩着石梯,上几级就到了尼姑庵。尼姑庵仅有几间旧房子,房子又矮又窄,没有什么值得观看的地方。只有西阁美好。溪水从西面山谷中顺着裂缝从西阁下面象箭射一般飞奔流出,向南与东面山谷中的水一块注入石池中。水从石池中再流出来,就形成了前面所说的那条小涧。西阁座落在它的上游,在激流和峻石相搏击的地方,最值得欣赏。后面是一座石壁,没有什么可看的。一个人晚上躺在西阁里面,枕头和卧席下面整夜都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越听得时间长越感到悲哀,但也很有意思。

  从寺院的大门出来往东走十来步,遇到一座石台。石台下临陡峭的崖岸,幽深昏暗极其险峻。从草木丛生的地方向东南望去,见一瀑布从前面的岩穴中喷涌而出,又从几十尺的高空中投下来。溅起的水沫象散落的珍珠,又象喷射的雾气,被阳光一照,光彩耀眼,不能正眼去看。石台在山西南的缺口处,它的前面对着芦山,有一座特别秀丽的山峰出现在眼前,而远近几百里高低不同的峰峦也都一个个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太阳迫近西山了,余光横射过来,紫色和翠绿色重重叠叠,数也数不完。早晨起来往山下望去,白云铺满平野,就象一起一伏的大海波涛一样。而远远近近从云中露出来的山峰,都象来来往往飘飞浮动一样,有的涌出,有的沉没,转眼之间千变万化。石台往东的小路断绝了,当地的人凿出些仅能容下脚的石磴来通过,并在东面建了一座神祠,遇到水涝或旱灾就到那里去祈祷。害怕危险的人有的就不敢过去。而山上可观赏的景致,到这里也就没有了。

  我同刘充父、刘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到这里来游览。已经把山上的胜景都写诗记述过了,我又按照次序这样详细记述下来。山上最值得观赏的地方是石磴、小涧、寺院大门、石台、西阁和瀑布。因此分别作了短诗来描述这些地方,并呈送给了一同来游览的人。现在又写了这篇游记,用它来告诉那些想去游览而未能去的人。

注释

1.本文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载于《朱文公文集》七十八卷。百丈山在建宁府建阳县(今福建省建阳县)东北,东与崇安、浦城二县接界。

2.许:表示约数。

3.绝壑:又深又险的山沟。

4.控:临。垂崖:陡峭的山崖。

5.度:渡过,过去。

6.循:顺。

7.得:遇见。

8.梁:桥。

9.亭午:正午。

10.淙:流注,灌注。

11.溅溅:水流声。

12.山门:佛教寺院的大门。

13.瞰:俯视。

14.蹑:踏,踩。

15.庵:尼姑的寺庙。

16.才:仅仅。

17.卑庳:低矮。迫隘:狭窄。

18.胜:美好。

19.罅:裂缝。

20.据:通“倨”,踞坐,蹲坐,这里作“座落”解。

21.水石峻激:为合叙句,拆分开来为“水激,石峻”。

22.玩:欣赏,品味。

23.潺潺:象声词,溪水流动的声音。

24.昧:昏暗。

25.瀵涌:喷涌。

26.烛:照。

27.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夺目:光彩耀眼。

28.揖:如人作揖,这里是“对”的意思。

29.历历:一个个清清楚楚的。

30.薄:迫近。

31.殚:尽。

32.川:平野,平地。

33.飞浮:飘飞浮动。

34.径:小路。

35.祷:祈祷。

36.穷:尽。

37.纪:通“记”。

38.叙次:按照次序记叙。

39.各别为小诗:各个另外作了几首短诗。按:所作小诗是六首五绝,见《朱文公文集》卷六《百丈山台咏》。

40.夫:远指代词,那些。

参考资料:

1、张盛如.《唐宋散文精华分卷》 :朝华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作者的诗词

朱熹的诗词

过盖竹作二首 其一

二月春风特地寒,江楼独自倚栏干。个中讵有行藏意,且把前峰细数看。

次刘正之芙蓉韵三首 其三

微吟泽畔几扶筇,自笑摧颓一秃翁。羞见芙蓉好颜色,且凭诗律傲西风。

病中呈诸友

穷居值秋晦,抱疾独斋居。行稀草生径,一雨复旬馀。

交亲各所营,旷若音尘疏。始悟端居乐,复理北窗书。

读诵兴已阑,起坐方踌躇。绿树满空庭,策策凉飙初。

良时不复停,烦吝未云祛。还思对君子,日夕伫轩车。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五 西涧清净退庵

凌兢度三峡,窈窕复一原。绝壁拥苍翠,奔流逝潺湲。

闻昔避世人,寄此茅三间。壮节未云远,高风杳难攀。

深寻得遗墟,缚屋临清湾。坐睨寒木杪,飞泉閟云关。

兹游非昔游,累解身复闲。保此清净退,当歌不能谖。

菩萨蛮(回文)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
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朱熹的名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出自《春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出自《春日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出自《劝学诗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出自《偶成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出自《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出自《偶成

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 :出自《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出自《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出自《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创作背景

  这篇游记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所写的百丈山位于福建建阳东北。作者与同游者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皆赋诗以纪其胜”,复又“叙次其详如此”,这在末节中作了交代。诗文并作,记其游览之胜。

参考资料:

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古文观止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拼音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mayajj.cn/sc/408772.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