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调二郎神·闷来弹鹊注释_解释
译文
心中烦躁抛石子驱走喜鹊,却搅碎了一帘幽静的花影。随意地试穿春妆,就想起是她纤纤玉手所缝,当日熏衣的香炉早已冰冷。动辄生愁不知如何排遣?怨近来身体多病。可叹我过去像沈约一般消瘦,如今则像潘岳那样两鬓秋霜,让我不敢对镜照影。
今天我重又记起,和她分别时她泪水涟涟,罗衣上恐怕至今还凝有泪痕。料想她一定因为我无精打采,日上三竿也懒得起床,长向人推托说是酒醉未醒。终日盼鸿雁不见到来,也不见骏马将人带回,她只有掩上院门锁住春景。空白伫立高楼,整天倚遍栏杆,度过那静寂漫长的时辰。
注释
转调二郎神:唐教坊曲名。此牌转变甚多, 徐伸词,名《转调二郎神》, 吴文英词,名《十二郎》。
弹鹊:用弹弓把喜鹊赶走。
漫:随意,漫不经心。
金猊(ní)烬冷:金猊炉内香灰已冷。金猊,狮形的铜香炉。
沈腰:瘦腰。《梁书·沈约传》载: 沈约与徐勉素善,遂以书陈情于勉 ,言己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后因以“沈腰”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
潘鬓:未老头白。喻衰老。潘岳《秋兴赋》:“斑鬓髟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颌。”言斑白鬓须上接帽子,白发飘飘直垂下马。
凝:读去声,凝结。
厌厌:微弱貌;精神不振貌。
春酲(chéng):春日醉酒后的困倦。
雁足:雁足传书,代指信使。见《汉书·苏武传》。
阑干:栏杆。用竹、木、砖石或金属等构制而成,设于亭台楼阁或路边、水边等处作遮拦用。
参考资料:
1、上彊村民选编;李森等编译.精译赏析宋词三百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6:第362页
2、(清)上彊村民编选.宋词三百首:凤凰出版社,2012.05:第181页
3、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332页
作者简介: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作者的诗词
黄升卿送棕鞋
编棕织蒲绳作底,轻凉坚密稳称趾。帝庭无复梦丝絇,上客还同贶珠履。
我家江南山水窟,日日行山劳屐齿。感君投赠欲别时,布袜青鞋从此始。
亨衢知子方著脚,直上云霄三万里。泰阶历尽却归来,赤舄一双应几几。
七夕
去年永州逢七夕,今年衡州逢七夕。往来不敢怨道路,迎送但知惭吏卒。
年年七夕有定时,我行属天那得知。东西南北会逢汝,但愿强健无所苦。
鹧鸪天
脱却麻衣换绣裙。仙凡从此两俱分。蛾眉再画当时柳,蝉髻仍梳旧日云。
施玉粉,点朱唇。星冠不戴貌超群。枕边一任潘郎爱。
再也无心恋老君。
西江月
盖未知其事,重为感叹,赋此
不识平原太守,向来水北山人。世间功业谩亏成。华发萧萧满镜。
幸有田园故里,聊分风月江城。西湖西畔晚波平。袖手时来照影。
忆秦娥
天一角。南枝向我情如昨。情如昨。水寒烟淡,雾轻云薄。
吹花嚼蕊愁无托。年华冉冉惊离索。惊离索。倩春留住,莫教摇落。
张孝祥的名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出自《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出自《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出自《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出自《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出自《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出自《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 :出自《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出自《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出自《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 :出自《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欲吊沈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 :出自《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 :出自《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出自《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出自《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唤起封姨清晚景,更将荔子荐新圆。 :出自《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出自《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 :出自《湖湘以竹车激水粳稻如云书此能仁院壁》
创作背景
徐伸有一名色艺冠绝的侍妾,但因妻室不容,徐伸被迫将她逐去。后来他作此词怀念侍妾,词中多用平日里侍妾所用的言语。
参考资料:
1、(清)上彊村民编选.宋词三百首:凤凰出版社,2012.05:第1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