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人影窗纱注释_解释
译文
人影映上窗纱,原来是:有人来摘花。折花,让他随便折吧!不要管——她摘了花去谁家!
告诉她:屋檐边那一枝,是最好的花,折的时候,折高一点;戴的时候,要在鬓边斜插。
注释
人影窗纱:倒装句,谓纱窗映现出一个人影。影,这里活用作动词,映照影子的意思。
从:听随,听任。
向:到。
檐(yán)牙:屋檐上翘起如牙的建筑物。杜牧《阿房宫赋》:“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鬓(bìn)边斜:斜插在两鬓。
作者简介: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疆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作者的诗词
一翦梅(宿龙游朱氏楼)
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
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
浪淘沙(重九)
明露浴疏桐。秋满帘栊。掩琴无语意忡忡。掐破东窗窥皓月,早上芙蓉。
前事渺茫中。烟水孤鸿。一尊重九又成空。不解吹愁吹帽落,恨杀西风。
步蟾宫(春景)
玉窗掣锁香云涨。唤绿袖、低敲方响。流苏拂处字微讹,但斜倚、红梅一饷。
濛濛月在帘衣上。做池馆、春阴模样。春阴模样不如晴,这催雪、曲儿休唱。
步蟾宫(中秋)
去年云掩冰轮皎。喜今岁、微阴俱扫。乾坤一片玉琉璃,怎算得、清光多少。
无歌无酒痴顽老。对愁影、翻嫌分晓。天公元不负中秋,我自把、中秋误了。
探春令
玉窗蝇字记春寒,满茸丝红处。画翠鸳、双展金蜩翅。未抵我、愁红腻。
芳心一点天涯去。絮濛濛遮住。旧对花、弹阮纤琼指。为粉靥、空弹泪。
蒋捷的名句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出自《虞美人·听雨》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出自《一剪梅·舟过吴江》
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 :出自《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出自《虞美人·听雨》
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出自《女冠子·元夕》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出自《一剪梅·舟过吴江》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出自《声声慢·秋声》
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出自《虞美人·梳楼》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 :出自《虞美人·梳楼》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出自《一剪梅·舟过吴江》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出自《声声慢·秋声》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 :出自《梅花引·荆溪阻雪》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出自《女冠子·元夕》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出自《虞美人·听雨》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出自《梅花引·荆溪阻雪》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出自《声声慢·秋声》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出自《虞美人·梳楼》
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出自《女冠子·元夕》
创作背景
对于这首词,有人以为“绝对不可能那么简单就写‘折花’这件事”.而是有所寄托的。据此认为:“此词,可能创作于南宋恭帝被掳北去,宋端宗在福州、潮州等处建立小朝廷之时。”写的是“人们传说有官府来请他出去做官的事情”,这首词就是他对这种传说的回答。
参考资料:
1、兰世雄 .《婉约词》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5 :2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