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城楼注释_解释
译文
高大城墙上有百尺高的城楼,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
常向往老年自在地归隐江湖,要想在扭转乾坤后逍遥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对鹓雏的爱好也猜忌不休。
注释
安定:郡名,即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唐代泾原节度使的治所。
迢递: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谢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枝外:一作“枝上”。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此句写登楼所见。
贾生:指西汉人贾谊。《史记·贾生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又《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后来他呕血而亡,年仅33岁。李商隐此时27岁,以贾生自比。
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李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永忆:时常向往。江湖归白发:年老时归隐。
欲回天地入扁舟:《史记·货殖列传》: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李商隐用此事,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不知”二句: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李商隐以庄子和鹓雏自比,说自己有高远的心志,并非汲汲于官位利禄之辈,但谗佞之徒却以小人之心度之。
参考资料:
1、徐中玉 金启华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680-681 .
2、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370 .
3、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90-391 .
4、陈永正 .李商隐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42-44 .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作者的诗词
风
撩钗盘孔雀,恼带拂鸳鸯。罗荐谁教近,斋时锁洞房。
春日
欲入卢家白玉堂,新春催破舞衣裳。
蝶衔红蕊蜂衔粉,共助青楼一日忙。
无题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蜂
小苑华池烂熳通,后门前槛思无穷。宓妃腰细才胜露,
赵后身轻欲倚风。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
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游灵伽寺(以下见《统签》)
碧烟秋寺泛湖来,水打城根古堞摧。
尽日伤心人不见,石榴花满旧琴台。
李商隐的名句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出自《嫦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出自《夜雨寄北》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出自《暮秋独游曲江》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出自《霜月》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出自《锦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出自《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出自《端居》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出自《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出自《锦瑟》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出自《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出自《春雨》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出自《风雨》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出自《北青萝》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出自《寄令狐郎中》
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出自《代赠二首》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出自《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出自《蝉》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 :出自《楚宫》
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出自《陈后宫》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出自《富平少侯》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出自《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出自《春雨》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出自《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出自《潭州》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出自《嫦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出自《乐游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出自《锦瑟》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出自《锦瑟》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出自《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出自《马嵬·其二》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出自《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出自《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出自《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出自《春雨》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出自《夜雨寄北》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出自《夕阳楼》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出自《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出自《流莺》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出自《咏史二首·其一》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出自《咏史二首·其二》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出自《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出自《霜月》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出自《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出自《富平少侯》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出自《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 :出自《对雪二首》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出自《瑶池》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出自《端居》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出自《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出自《晚晴》
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 :出自《对雪二首》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出自《辛未七夕》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出自《赠荷花》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出自《晚晴》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出自《柳》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出自《隋宫》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出自《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出自《柳》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出自《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侵夜鸾开镜,迎冬雉献裘。 :出自《陈后宫》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出自《重过圣女祠》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出自《辛未七夕》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出自《寄令狐郎中》
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 :出自《茂陵》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出自《咏史二首·其二》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出自《北青萝》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出自《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出自《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出自《晚晴》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出自《筹笔驿》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出自《忆梅》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出自《幽居冬暮》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出自《春雨》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出自《暮秋独游曲江》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出自《风雨》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出自《日射》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出自《观灯乐行》
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 :出自《楚宫》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出自《潭州》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出自《安定城楼》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出自《风雨》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出自《落花》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出自《日射》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出自《无题二首》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出自《隋宫》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出自《辛未七夕》
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出自《茂陵》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出自《赠荷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出自《菊花》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出自《赠荷花》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出自《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出自《风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自《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创作背景
公元835年,王茂元拜泾原节度使。公元838年(唐文宗开成三年),李商隐考中进士以后,参加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时,受到朋党势力的排斥,不幸落选,失意地再回到泾源。正是春风吹柳、杨柳婆娑的季节,诗人登上泾源古城头——安定城楼,纵目远眺,写下这首七律遣怀。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90-391 .
2、黄清士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204-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