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洛阳故城注释_解释
译文
禾黍成行地上半是野蒿,古人修此城哪顾上辛劳。
洛水东去街市随之改变,邙山北来残存宫殿高高。
暮云中寒鸦鼓噪落墙上,寒雨下大雁迷途躲空壕。
可惜缑岭成仙的太子晋,还在吹笙醉心于碧仙桃。
注释
禾黍(shǔ)离离:从《诗经·王风·黍离》篇开首的“彼黍离离”一句脱化而来。原诗按传统解说,写周王室东迁后故都的倾覆,藉以寄托亡国的哀思。这里加以化用,也暗含对过去王朝兴灭更替的追思。黍:糜子。子实去皮后为黄米。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饼。离离:庄稼一行行排列的样子。蒿(hāo):一种野草,此处泛指野草。
劳:辛劳。
市朝:争名夺利的场所。
山势:指北山。
堞(dié):城上小墙,即女墙。
壕(háo):城下小池。
缑(gōu)岭:即缑氏山,在今河南偃师东南。多指修道成仙之处。
笙(shēng):一种乐器。碧桃:原指传说中西王母给汉武帝的仙桃。此指传说中仙人吃的仙果。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55-656
2、袁运.唐宋名诗新译(下).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2:399
3、孙建军 陈彦田.全唐诗选注.北京:线装书局,2002:3744
4、施议对.唐诗一百首.长沙:岳麓书社,2011:174-175
作者简介: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作者的诗词
将归涂口宿郁林寺道玄上人院二首 其一
西岩一磬长,僧起树苍苍。开殿洒寒水,诵经焚晚香。
竹风云渐散,杉露月犹光。无复重来此,归舟凌夕阳。
送友人自荆襄归江东(友人新丧偶)
商洛转江濆,一杯聊送君。剑愁龙失伴,琴怨鹤离群。
楚驿枕秋水,湘帆凌暮云。猿声断肠夜,应向雨中闻。
送处士武君归章洪山居(一作送武全通处士归隐洪山)
形影无群消息沉,登闻三击血沾襟。皇纲一日开冤气,
青史千年重壮心。却望乌台春树老,独归蜗舍暮云深。
他时纵有征书至,雪满空山不可寻。
游维
晚过石屏村,村长日渐曛。僧归下岭见,人语隔溪闻。
谷响寒耕雪,山明夜烧云。家家扣铜鼓,欲赛鲁将军。
秋思
琪树西风枕簟秋,楚云湘水忆同游。
高歌一曲掩明镜,昨日少年今白头。
许浑的名句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出自《咸阳城东楼》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出自《金陵怀古》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出自《咸阳城东楼》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出自《塞下曲》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出自《谢亭送别》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出自《谢亭送别》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出自《汴河亭》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出自《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出自《咸阳城东楼》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出自《早秋三首·其一》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出自《金陵怀古》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出自《咸阳城东楼》
创作背景
许浑少年时学习刻苦,劳累过度,身体清瘦虚弱,常常卧床不起。但他却喜爱旅游,陶醉于祖国的大好山河之中,登高怀古。他来到洛阳后,便急不可耐地登临洛阳城。诗人登高远眺,思绪万千,提笔写来了《登洛阳故城》一诗。
参考资料:
1、贺新辉.全唐诗鉴赏辞典 第十卷(重排版).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