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拼音 > 正文内容

贺新郎·秋晓注释_解释

ju67kgfg66个月前 (08-28)诗词拼音1

蒋捷 宋代诗词 贺新郎·秋晓

xīn láng··qiū xiǎo

miǎo miǎo liǎogèn tiān hán shēng qiào 屿qiū xiǎo zhú dēng rén zuò mèng shéihángdào sāo shǒu kuī xīng duō shǎoyuè yǒuwēi huáng yǐng guà qiān niú shùduǒ qīng huā xiǎo qiū tài dàn tiān hóngzǎo chóu hén lài 西fēng sǎobèi西fēng fān cuī bìn zhěn qiū lǎo jiù yuàn shuāng lián juànjīn fěn píngbiānzuì dǎozhōngnián 怀huái bào wànjiāng nán chuī xiāo hèn hèn cānchābái yàn héngtiān miǎo yān wèi liǎn chǔ shān yǎo

译文

一夜醒来,听乌鸦声远去再听不到啼叫。辽阔的湖面上,陡峭的岛屿被寒气笼罩,意识到这是太湖的秋晓。昨晚在灯光摇曳中,凭着竹几做了一个梦,梦见马嘶人行于古道。披衣起来搔着头,到室外察看星星有多少。此时月光淡黄天微明,连竹篱的影子也难见到,只有竹篱上,挂着几朵小牵牛花在争俏。大自然好像也嫌秋光太清淡,又特意增添些红枣。

原指望西风能把忧愁扫掉。结果西风反催人增添白发,与萧瑟的秋天一样同衰老。昔日庭院挂着帘幕隔寒霜,酣饮美酒,常在金粉屏风边醉倒。想那时是不会有而今这种感伤的中年怀抱。现在流落万里江南,可恨身无半文难温饱,只能像伍员那样去吹箫乞讨;亦恨列队参差的南归白雁,横过天空是飞得那样高。

注释

贺新郎:词牌名,此调始见苏轼词,原名《贺新凉》,又名《金缕曲》等,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片各十句六仄韵。

渺渺(miǎo):微远的样子。

啼鸦:乌鸦啼叫。

了(liǎo):停止。

亘(gèn):绵亘,辽阔。

鱼天:指水面。

峭屿(qiào yǔ):陡峭的岛屿。

五湖:太湖的别名。

窥(kuī)星多少:察看星星多少,来判断天色的迟早。因为近清晨时星渐稀少。

青花:即牵牛花。

愁痕:愁容。

翻催:反而催逼。

鬓(bìn)鬓:面额两旁的黑发。

金粉屏:饰有彩绘的屏风。

参(cēn)差(cī):高低不齐。

白雁:一种鸟,似雁而小,白色,秋天时南飞。

天杪(miǎo):最高处,天边。

敛:消失。

楚山:指太湖一带的山。

杳(yǎo):隐没不见。

参考资料:

1、金志奎著.宋词名家名作三百首诠释赏析:武汉出版社,2010年8月:第646页

作者简介: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疆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作者的诗词

蒋捷的诗词

一翦梅(宿龙游朱氏楼)

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
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

浪淘沙(重九)

明露浴疏桐。秋满帘栊。掩琴无语意忡忡。掐破东窗窥皓月,早上芙蓉。
前事渺茫中。烟水孤鸿。一尊重九又成空。不解吹愁吹帽落,恨杀西风。

步蟾宫(春景)

玉窗掣锁香云涨。唤绿袖、低敲方响。流苏拂处字微讹,但斜倚、红梅一饷。
濛濛月在帘衣上。做池馆、春阴模样。春阴模样不如晴,这催雪、曲儿休唱。

步蟾宫(中秋)

去年云掩冰轮皎。喜今岁、微阴俱扫。乾坤一片玉琉璃,怎算得、清光多少。
无歌无酒痴顽老。对愁影、翻嫌分晓。天公元不负中秋,我自把、中秋误了。

探春令

玉窗蝇字记春寒,满茸丝红处。画翠鸳、双展金蜩翅。未抵我、愁红腻。
芳心一点天涯去。絮濛濛遮住。旧对花、弹阮纤琼指。为粉靥、空弹泪。

蒋捷的名句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出自《虞美人·听雨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出自《一剪梅·舟过吴江

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 :出自《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出自《虞美人·听雨

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出自《女冠子·元夕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出自《一剪梅·舟过吴江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出自《声声慢·秋声

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出自《虞美人·梳楼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 :出自《虞美人·梳楼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出自《一剪梅·舟过吴江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出自《声声慢·秋声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 :出自《梅花引·荆溪阻雪

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出自《女冠子·元夕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出自《虞美人·听雨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出自《梅花引·荆溪阻雪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出自《声声慢·秋声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出自《虞美人·梳楼

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出自《女冠子·元夕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不详。但通观全篇可知,这首词作于南宋亡后。词人当时流寓苏州,隐居太湖,在秋天拂晓时分所见景物及由此兴起感慨,于是写下这首词。

参考资料:

1、王兆鹏主编;郭红欣副主编.宋词鉴赏: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10:第397页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拼音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mayajj.cn/sc/409507.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