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亭记注释_解释
译文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好;在郡里,灵隐寺的景致最为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十六尺,宽不超过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
春天,我爱它花草的芬芳,树林的茂盛。在这里可以吸入纯净新鲜之气,使人心平气顺,使人气血舒畅。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脱酒醒后的疲惫,激发游人的兴致。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从亭子的栋梁上生出,水与亭的台阶相齐平。你坐着玩赏,可用亭椅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出家的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一见冷泉就能除去尘垢。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说不完!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
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过去在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君,修筑了虚白亭;仆射韩皋,修筑候仙亭;庶子裴棠棣,修筑观风亭;给事卢元辅,修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藇(xu),最后筑了这个冷泉亭。这样,五亭相互可以望见,像五个手指排列在一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继承他们到这里以后,只是整修亭子,不再添造新的。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释
冷泉亭: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飞来峰下。
余杭郡:唐时即称杭州,治所在今浙江杭州市西。
就郡言:谓就余杭郡的山水而言。
灵隐寺: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西北灵隐山麓,飞来峰东。尤:突出。
由寺观:谓从灵隐寺的风景来看。
为甲:数第一。
山:指灵隐山。
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倍寻:两寻,合古尺一丈六尺。
累(lěi):累积。不累丈:即不到两丈。
撮奇:聚集奇景。得要:获得要领。
胜概:优美的山水。
物无遁形:谓在亭上看灵隐景物,一览无遗。“物”,指景物。“遁形”,隐藏形态,指山水草木被遮蔽而看不见。
薰薰:草木的香气。
木:树木。欣欣:生气蓬勃的样子。
导和纳粹:谓引导人们心情平和,吸取纯洁的养分。“粹”,精米,此喻精神滋养。
畅人血气:谓令人血气畅快。
泉:指冷泉。渟渟(tíng):水止不流动的样子。
泠泠(líng):形容风清凉。
蠲(juān):消除。析酲(chéng):解酒,使头脑清醒。
起:启发,振足。
盖:伞。
栋:指亭梁。
阶:指亭的台阶。
床:喻亭似床。
狎(xiá):亲昵,亲近。
矧(shěn):况且。潺湲(chányuán):水流缓慢的样子。洁澈:水洁净清澈。
粹冷:形容水清凉。柔滑:形容水感。
道人:指修行出家的僧侣道徒。
盥(guàn):浇水洗手。盥涤:洗涤干净。
见辄除去:谓看见冷泉亭水,便把眼耳心舌的尘垢都清除掉了。
潜利阴益:谓冷泉亭给人的好处,有许多并不显露于表面,即指上述对人们思想情操的熏陶。
可胜言:岂能说尽。
“斯所以”句:谓这就是冷泉亭风景在余杭郡最好,在灵隐寺列第一的原因。
杭:指杭州,即余杭郡。四封:余杭郡四边疆界。
先是:在此之前。
领郡者:担任杭州刺史的。
相里君造:姓相里,名造,曾任杭州刺史。“君”,对士大夫的一种敬称。
韩仆射皋:韩皋,字仲闻,曾任杭州刺史,历官东都留守,镇海军及忠武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
裴庶子棠棣:裴棠棣,曾任杭州刺史,官至太子庶子。
卢给事元辅:卢元辅,字子望,曾任杭州刺史,官至兵部侍郎、给事中。
元藇: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在白居易之前任杭州刺史,当时任右司郎中员外郎。此亭:即指冷泉亭。
指:手指。
殚(dān):尽。
能事:指从事山水胜境构筑的能力。
继之:继元藇后为杭州刺史。
述而不作:谓记述其事而不再构筑这类亭子。“作”,创造。
长庆三年:唐穆宗即位第三年,公元年。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作者的诗词
小池二首
昼倦前斋热,晚爱小池清。映林馀景没,近水微凉生。
坐把蒲葵扇,闲吟三两声。
有意不在大,湛湛方丈馀。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
每一临此坐,忆归青溪居。
初出城留别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
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除夜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七夕
忆得少年长乞巧,竹竿头上愿丝多。
春雪
元和岁在卯,六年春二月。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
连宵复竟日,浩浩殊未歇。大似落鹅毛,密如飘玉屑。
寒销春茫苍,气变风凛冽。上林草尽没,曲江水复结。
红乾杏花死,绿冻杨枝折。所怜物性伤,非惜年芳绝。
上天有时令,四序平分别。寒燠苟反常,物生皆夭阏。
我观圣人意,鲁史有其说。或记水不冰,或书霜不杀。
上将儆政教,下以防灾孽。兹雪今如何,信美非时节。
白居易的名句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出自《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出自《梦微之》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出自《暮江吟》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出自《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出自《长相思·汴水流》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出自《白云泉》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出自《放言五首·其五》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出自《钱塘湖春行》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出自《琵琶行》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出自《琵琶行》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出自《琵琶行》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出自《长相思·汴水流》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出自《后宫词》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出自《村夜》
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 :出自《春词》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出自《邯郸冬至夜思家》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出自《阴雨》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出自《琵琶行》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出自《为薛台悼亡》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出自《上阳白发人》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出自《南浦别》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出自《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出自《琵琶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出自《长恨歌》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出自《雪夜小饮赠梦得》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出自《琵琶行》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出自《草》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出自《望月有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出自《暮江吟》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出自《放言五首·其五》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 :出自《放言五首·其四》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出自《放言五首·其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出自《草》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出自《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出自《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出自《放言五首·其一》
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 :出自《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出自《雪夜小饮赠梦得》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出自《长恨歌》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出自《南浦别》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出自《青门柳》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出自《梦微之》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出自《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出自《寒食野望吟》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出自《村居苦寒》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出自《长恨歌》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出自《望月有感》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出自《望驿台》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出自《采莲曲》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出自《为薛台悼亡》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出自《买花》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出自《后宫词》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出自《池上》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出自《观游鱼》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出自《忆江南词三首》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出自《长恨歌》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出自《燕诗示刘叟》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出自《燕诗示刘叟》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出自《春题湖上》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出自《长恨歌》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出自《观刈麦》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出自《夜雪》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出自《南湖早春》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出自《江楼夕望招客》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出自《长恨歌》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出自《江楼夕望招客》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出自《春题湖上》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出自《卖炭翁》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出自《长恨歌》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出自《卖炭翁》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出自《杨柳枝二首》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出自《问刘十九》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出自《微雨夜行》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出自《重阳席上赋白菊》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出自《早冬》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出自《早冬》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出自《杨柳枝词》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出自《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出自《夜雪》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出自《村居苦寒》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出自《长恨歌》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出自《琵琶行》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粱。 :出自《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出自《清明夜》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出自《寒食野望吟》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出自《草》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出自《钱塘湖春行》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出自《早冬》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出自《采莲曲》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出自《大林寺桃花》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出自《钱塘湖春行》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出自《春题湖上》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出自《南湖早春》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出自《放言五首·其二》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出自《牡丹芳》
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 :出自《彭蠡湖晚归》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出自《问刘十九》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出自《琴茶》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出自《山泉煎茶有怀》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出自《琵琶行》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出自《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出自《寒食野望吟》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出自《青门柳》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出自《望驿台》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出自《长恨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出自《放言五首·其四》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出自《上阳白发人》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出自《垂钓》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出自《春题湖上》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出自《早冬》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出自《南湖早春》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出自《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出自《长恨歌》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出自《长恨歌》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出自《长恨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出自《琵琶行》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出自《放言五首·其一》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出自《琵琶行》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出自《村夜》
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 :出自《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出自《望月有感》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出自《长恨歌》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出自《村居苦寒》
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 :出自《京兆府栽莲》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出自《长恨歌》
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 :出自《彭蠡湖晚归》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出自《燕诗示刘叟》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出自《咏菊》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出自《村居苦寒》
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 :出自《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出自《燕诗示刘叟》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出自《母别子》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出自《燕诗示刘叟》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出自《琵琶行》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出自《与元九书》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出自《大林寺桃花》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出自《钱塘湖春行》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出自《忆江南·江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