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破讷沙二首注释_解释
译文
在沙漠上风一吹,看那沙尘满天飞旋,在这茫茫的沙碛上怕是永远看不到草木生长了吧。不能说塞北没有春天到来,但由于遍地风沙,不见青草,纵有春天到来,一切没有变化,又从哪里看到春天呢?
在破讷沙漠上大雁正在飞翔,在鸊鹈泉上战胜了敌军的将士们刚刚归来。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
注释
破讷(nè)沙:系沙漠译名,亦作“普纳沙”(《新唐书·地理志七》)。
沙旋移:沙尘飞旋,沙丘移动。
不省(xǐng):谓未见过。唐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诗之二:“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
莫言:不要说。一作“无端”。塞北:指长城以北,泛指中国北边地区。到:一作“色”。
总有:虽然有;即使有。总,通“纵”。
沙头:沙漠上。
鸊(bì)鹈(tí)泉:泉水名。唐时在丰州西受降城北(今内蒙古河套西北部)。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鸊鹈泉号称最大。
平明:犹黎明。天刚亮的时候。《荀子·哀公》:“君昧爽而栉冠,平明而听朝。”
碛(qì):水中沙堆,引申为沙漠。铁衣:用铁甲编成的战衣。《乐府诗集.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12
作者简介: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作者的诗词
水宿闻雁
早雁忽为双,惊秋风水窗。夜长人自起,星月满空江。
献刘济
草绿古燕州,莺声引独游。雁归天北畔,春尽海西头。
向日花偏落,驰年水自流。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
杂曲歌辞。游子吟
女羞夫婿荡,客耻主人贱。遭遇同众流,低回愧相见。
君非青铜镜,何事空照面。莫以衣上尘,不谓心如练。
人生当荣盛,待士勿言倦。君看白日驰,何异弦上箭。
登长城(一题作塞下曲)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
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杂曲歌辞。轻薄篇
豪不必驰千骑,雄不在垂双鞬.天生俊气自相逐,
出与雕鹗同飞翻。朝行九衢不得意,下鞭走马城西原。
忽闻燕雁一声去,回鞭挟弹平陵园。归来青楼曲未半,
美人玉色当金尊。淮阴少年不相下,酒酣半笑倚市门。
安知我有不平色,白日欲顾红尘昏。死生容易如反掌,
得意失意由一言。少年但饮莫相问,此中报仇亦报恩。
李益的名句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出自《塞下曲》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出自《从军北征》
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出自《上汝州郡楼》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出自《塞下曲》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出自《从军北征》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出自《隋宫燕》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出自《夜上受降城闻笛》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出自《喜见外弟又言别》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出自《隋宫燕》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出自《上汝州郡楼》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出自《江南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出自《塞下曲·其一》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出自《夜上受降城闻笛》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出自《上洛桥》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出自《喜见外弟又言别》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出自《宫怨》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出自《喜见外弟又言别》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出自《春夜闻笛》
何用慰相思,裁书寄关右。 :出自《送诸暨王主簿之任》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出自《春夜闻笛》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出自《上洛桥》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是边塞诗人李益过陕西破讷沙漠时创作的。第一首诗是在一年春天李益在沙漠遇上了沙尘暴时写下的。第二首诗则是为唐与回鹘交战而作。唐宪宗元和初,回鹘曾以骑兵进犯,与镇武节度使驻兵在此交战,诗主要是概括了这样的历史内容。
参考资料:
1、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06-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