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注释_解释
译文
一个驿站又是一个驿站,驿骑疾驰有如流星一般,
黎明时分从那长安出发,傍晚已经越过陇山之颠;
陇水声声令人不忍去听,呜呜咽咽多么使人愁烦。
一路风沙尘土扑满马汗,晨昏雾气露水打湿衣衫,
那西方驰来了谁家男儿,自说是新近里立功封官,
上月间从安西启程出发,一路上不停留急把路赶。
都护现在尚未到达驻地,出发时还在那西州旁边,
十天间越过了浩瀚沙漠,狂风吹起沙土从早到晚。
战马行走在那碎石道上,四蹄磨出鲜血洒在路间。
置身万里之外报效朝廷,自己并无任何追求贪恋。
并非不知边塞艰难辛苦,岂是为了妻子儿女打算。
边塞山口明月正在升起,月光先已照上高高城关。
溪水声声伴着松涛阵阵,在静夜里飕飕刮过耳边。
离家之仿只靠归梦排解,关山塞外离忧萦绕心间,
愿与为友携手同赴国事,不愁那前方的征途漫漫。
注释
宇文判官: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属下判官,名未详。判官,节度使佐吏。
驿:驿站,古时驿道上每隔一段距离设一驿站,为往来官员歇息换马之所。
驿骑:乘骡马传送公文的人。这里指乘马赴边的诗人。
平明:天亮的时候。咸阳:秦都咸阳,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此借指唐都长安。
呜咽:流水声若断若续。子:男儿。
貂裘:貂皮袍子。貂,一种动物,皮料珍,最能御寒。
新封侯:指是时宇文氏新任判官。
前月:上月。
安西:指安西节度使治所龟兹镇(今新疆库车)。
都护:指高仙芝。唐高宗时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设都护一人,总领府事。玄宗时更置安西节度使,治所在安西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安西都护,故称安西节度使为都护。
西州: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哈拉和卓。
沙碛:指沙漠、戈壁。
终朝:从早到晚。
奉:接受并执行。
塞垣:边关城墙。
关:陇山下有陇关,又名大震关。
飕飗(sōu liú):象声词。风雨声。
赖:依靠。
离忧:别离之忧。
子:这里指宇文判官。携手:比喻互勉共进。
修:长。
参考资料:
1、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37-39
2、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08-110
3、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0-175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作者的诗词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
常爱张仪楼,西山正相当。千峰带积雪,百里临城墙。
烟氛扫晴空,草树映朝光。车马隘百井,里閈盘二江。
亚相自登坛,时危安此方。威声振蛮貊,惠化钟华阳。
旌节罗广庭,戈鋋凛秋霜。阶下貔虎士,幕中鹓鹭行。
今我忽登临,顾恩不望乡。知己犹未报,鬓毛飒已苍。
时命难自知,功业岂暂忘。蝉鸣秋城夕,鸟去江天长。
兵马休战争,风尘尚苍茫。谁当共携手,赖有冬官郎。
送陕县王主簿赴襄阳成亲
六月襄山道,三星汉水边。求凰应不远,去马剩须鞭。
野店愁中雨,江城梦里蝉。襄阳多故事,为我访先贤。
虢州送郑兴宗弟归扶风别庐
佐郡已三载,岂能长后时。出关少亲友,赖汝常相随。
今旦忽言别,怆然俱泪垂。平生沧洲意,独有青山知。
州县不敢说,云霄谁敢期。因怀东谿老,最忆南峰缁。
为我多种药,还山应未迟。
骊姬墓下作(夷吾、重耳墓,隔河相去十三里)
骊姬北原上,闭骨已千秋。浍水日东注,恶名终不流。
献公恣耽惑,视子如仇雠。此事成蔓草,我来逢古丘。
蛾眉山月苦,蝉鬓野云愁。欲吊二公子,横汾无轻舟。
题李士曹厅壁画度雨云歌
似出栋梁里,如和风雨飞。掾曹有时不敢归,
谓言雨过湿人衣。
岑参的名句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出自《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出自《寄左省杜拾遗》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出自《逢入京使》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出自《山房春事二首》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出自《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出自《送人赴安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出自《登古邺城》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出自《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出自《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出自《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出自《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出自《登古邺城》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出自《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出自《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出自《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出自《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出自《送崔子还京》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出自《送人赴安西》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出自《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出自《戏问花门酒家翁》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出自《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出自《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出自《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出自《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出自《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出自《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出自《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出自《暮秋山行》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出自《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出自《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出自《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出自《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出自《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出自《戏问花门酒家翁》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出自《山房春事二首》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出自《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出自《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胜概日相与,思君心郁陶。 :出自《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出自《送人赴安西》
孤舟向广武,一鸟归成皋。 :出自《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出自《登古邺城》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出自《逢入京使》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出自《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出自《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出自《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出自《山房春事二首》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出自《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出自《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出自《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出自《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出自《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出自《碛中作》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出自《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出自《碛中作》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出自《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出自《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出自《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出自《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出自《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出自《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创作背景
天宝八载(749),岑参为右威卫录事参军,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这首诗即为诗人赴安西途中所作。
参考资料:
1、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