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拼音 > 正文内容

凉州词二首注释_解释

ju67kgfg65个月前 (08-28)诗词拼音1

王之涣 唐代诗词 凉州词二首

liángzhōu èr shǒu

huáng yuǎn shàngbái yún jiānpiànchéng wànrèn shān qiāng yuàn yáng liǔ chūn fēng mén guān dānběi wàng yún duī shā dēng huí hàn jiātiān jīn shén kěn qīnguī lái

译文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注释

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何须:何必。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度:吹到过。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来:语助词,无义。

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52-53页 .

2、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96页 .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作者的诗词

王之涣的诗词

横吹曲辞·出塞

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王之涣的名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出自《凉州词二首·其一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出自《登鹳雀楼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自《凉州词二首·其一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出自《九日送别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出自《九日送别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出自《宴词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出自《送别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出自《凉州词二首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出自《送别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出自《凉州词二首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出自《登鹳雀楼

创作背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拼音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mayajj.cn/sc/410596.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