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拼音 > 正文内容

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注释_解释

ju67kgfg65个月前 (08-28)诗词拼音2

高适 唐代诗词 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

shàngchóu xuē sān jiān guō shǎowēi

cóng biéjīng huáxīn nǎi xiāo suǒ shí nián shǒu zhāng wànshì kōngliáo běi shàngdēng mén máng máng jiànshājiàn duì fēng chén kǎi rán wèi huò yànzhào chàng tiān chángzhōu hán dān guō jiǔ huò yān liú tán hángbèi jiān xiǎn suǒ jiànqióng shàn èyǒng yuàn zhěng chú ráo shú yún gāndǐng huò huáng qíng niàn chún shí báodào rènxián ān rén zài qiú jiāo líng bào jiǎn è yǐn zhěn jīngzòng héngjiàn ān zuòcái wàng xiān míng fēng 宿nuò piāo yáo láo zhōu xiàntiáo xiàn yán xuè dōng chí miǎo bèi qiū 西guó lüè shuǐ liú yún kān tuō móu shìyòng tiān liáo kuò rán mǎi shān tián shēn gēng záo qiětóngjiāo liáo yān néngzhì 鸿hóng

译文

自从离开京城长安,我的心就忧郁寂寞。

十年间困守章句,可万事空自寥落。

北行登上了蓟门,见到那茫茫的沙漠。

倚着剑面对着战争风尘,令人慨然怀想汉代名将卫与霍。

我拂衣离开燕赵,赶着马可怅然不乐。

大白天走在沧洲路上,傍晚时赶到邯郸城郭。

酒店里有时留下踪影,渔潭边常常栖身落脚。

一个人赶路备尝艰险,看尽了世上的善恶。

拯救穷民是我的夙愿,哪怕会杀身鼎镬。

皇帝的心愿在保存古风淳朴,时下的习尚却又何等轻浮浇薄。

治国之道要靠任用贤才,安定民心必须关心民瘼。

二位老友都堪称奇才,超逸不凡又直言不阿。

身怀经世济民的谋略,写下了继承建安风骨的诗作。

才华声望早已著称,风节信谊一贯重言诺。

可你们各自操劳于州县,相隔千里阻隔了谈笑戏谑。

我向东神驰远望那贝丘,向西回顾尽头是虢略。

淇水空自流过,浮云也不能寄信请托。

我的才略倘能被赏识任用,登天之路就不会茫无着落。

不然再买下几亩山田,亲自挖井耕作。

姑且自比那鹪鹩,哪能有志于鸿鹄。

注释

1.薛三据:河中宝鼎(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宝鼎镇)人,盛唐诗人。

2.章句:本指章节句读,诗中指为仕进而读书。

3.风尘:边地多风沙,此处兼指战伐之气。

4.卫:指汉武帝时名将卫青,曾先后四次出击匈奴,获大胜。

5.霍:指汉代名将霍去病。

6.拂(fú)衣:古人要起行,必先拂其衣,后常用来指洒脱离去。

7.燕赵:皆用古称,指战国时燕国(今河北北部和北京市)、赵国(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河南省北部)一带。

8.沧(cāng)洲:水曲之地,后世常以指隐者居住的地方。

9.刍(chú)荛(ráo):打草砍柴的人,诗中指贫民百姓。刍:割草。荛:柴草。

10.干(gān):犯。

11.鼎(dǐng)镬(huò):诗中指烹煮酷刑。

12.理道:即治道,“治”字避唐高宗李治讳而改为“理”。

13.安人:即安民。“民”字避唐太宗李世民讳而改为“人”。

14.求瘼(mò):访求民间疾苦。

15.故交:指薛据及郭微。

16.灵奇:不同凡俗的才气。

17.謇(jiǎn)谔(è):正直。

18.经济具:经世济民之材。

19.建安作:具有建安风格的诗文。

20.鸣:突出地表现出来。

21.风期:指风节。

22.劳州县:操劳于州县的吏务。

23.迢(tiáo)递(dì):路途遥远。

24.限:阻隔。

25.贝丘:古地名,同名者有三处,诗中指春秋齐国之贝丘,在今山东省博兴县南贝丘乡。

26.虢(guó)略:地名,因春秋虢国境界而得称。今河南省灵宝县城旧称虢略镇,即其地。贝丘、虢略,当为薜、郭所在之地。

27.天路:原指登天之路,诗中比喻指显达、实现抱负之路。

28.耕凿(záo):指隐居不仕。

29.鹪(jiāo)鹞(liáo):一种善于筑巢的小鸟。

30.鸿(hóng)鹤(hè):即鸿鹄,比喻有大志向的人。

参考资料:

1、吴湘洲选注.高适·岑参诗选:中华书局,2005年8月:第48页

2、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谢楚发译注.高适岑参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45页

作者简介: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作者的诗词

高适的诗词

东平路中遇大水

天灾自古有,昏垫弥今秋。霖霪溢川原,澒洞涵田畴。
指途适汶阳,挂席经芦洲。永望齐鲁郊,白云何悠悠。
傍沿钜野泽,大水纵横流。虫蛇拥独树,麋鹿奔行舟。
稼穑随波澜,西成不可求。室居相枕藉,蛙黾声啾啾。
仍怜穴蚁漂,益羡云禽游。农夫无倚著,野老生殷忧。
圣主当深仁,庙堂运良筹。仓廪终尔给,田租应罢收。
我心胡郁陶,征旅亦悲愁。纵怀济时策,谁肯论吾谋。

同群公题郑少府田家(此公昔任白马尉,今寄住滑台)

郑侯应凄惶,五十头尽白。昔为南昌尉,今作东郡客。
与语多远情,论心知所益。秋林既清旷,穷巷空淅沥。
蝶舞园更闲,鸡鸣日云夕。男儿未称意,其道固无适。
劝君且杜门,勿叹人事隔。

又送族侄式颜

惜君才未遇,爱君才若此。世上五百年,吾家一千里。
俱游帝城下,忽在梁园里。我今行山东,离忧不能已。

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

適远登蓟丘,兹晨独搔屑。贤交不可见,吾愿终难说。

迢递千里游,羁离十年别。才华仰清兴,功业嗟芳节。

旷荡阻云海,萧条带风雪。逢时事多谬,失路心弥折。

行矣勿重陈,怀君但愁绝。

秋日作

端居值秋节,此日更愁辛。寂寞无一事,蒿莱通四邻。

闭门生白发,回首忆青春。岁月不相待,交游随众人。

云霄何处托,愚直有谁亲。举酒聊自劝,穷通信尔身。

高适的名句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出自《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出自《送李侍御赴安西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出自《别董大二首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 :出自《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出自《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出自《除夜作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出自《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出自《别董大二首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出自《燕歌行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出自《塞下曲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出自《别董大二首

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 :出自《登百丈峰二首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出自《别董大二首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出自《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出自《送魏八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出自《塞下曲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 :出自《送魏八

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 :出自《登百丈峰二首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出自《塞下曲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 :出自《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出自《夜别韦司士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出自《夜别韦司士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出自《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出自《夜别韦司士

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出自《送魏八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出自《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出自《别董大二首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出自《封丘作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出自《燕歌行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出自《蓟中作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出自《营州歌

创作背景

  这是高适早年的一篇重要作品,约作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春由蓟北南返宋中途中的淇水之滨。时年诗人三十五岁。诗中借与薛据和郭微的酬唱之机,叙述和披露了自己大半生的坎坷遭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拼音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mayajj.cn/sc/410633.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