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送廓之秋试注释_解释
译文
廓之你在这初秋微凉的天气、穿着白色苎麻织成的新衣、离开我去参加科举考试。我仿佛看到了你以后参加考试的情景,你将与其他考生们一道在考场里专心致志地书写,犹如春蚕啃食桑叶,回廊里沙沙有声。乡试放榜时飘拂的桂花香已经先散向了月殿,你一定能名登桂榜,蟾宫折桂;不仅如此,连下一年桃花浪涌起时像鱼跃龙门一样考试得中的会试也已经为你准备好了。
现在你携带着书和剑走向应试的辽远广阔之路,就像鲲鹏从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凤凰飞向东升的太阳。明年的今天,你早已青云直上,那时你可以轻松愉悦地闲看世间的举子还在为功名奔忙。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等。双调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上阕第三四句、下阕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对仗。
廓之:当即编次《稼轩词甲集》之范开,辛弃疾的门人。其生平事迹不详。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是对科举制度中乡试的借代性叫法,考试时间在农历秋季八月,即乡试,也叫秋闱;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考中者称举人。在乡试的次年春天,乡试的得中者在京城的礼部贡院参加会试。
白苎(zhù)新袍:白苎是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王直方诗话》:“梅圣俞在礼部贡院考校时和欧公《春雪诗》云:‘有梦皆蝴蝶,逢袍只苎麻。’”按:宋代举子均著苎麻袍。嫩凉:微凉,初凉。
“春蚕”句:典出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诗:“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原意指行军时禁止士兵喧哗让他们含着竹片,这里指考场一片寂静只听见笔与纸摩擦的沙沙响声。
“禹门”句:禹门,即龙门,相传龙门为大禹所凿。《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桃花浪起,江海鱼集龙门下,跃而上之,跃过者化龙,否则点额暴腮。”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也以“桃花浪”比喻春闱(即会试)。《古今小说·赵伯升茶肆遇仁宗》:“来年三月桃花浪,夺取罗袍转故乡。”清李渔《慎鸾交·悲控》:“亏你做中流砥柱桃花浪,不似那跳龙门的个个颠狂。”
“月殿”句:比喻登科做官。宋制,各州折郡漕试解试均于八月举行,正桂子飘香时节。《避暑录话》:“世以登科为折桂。”
鹏北海:典出《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北冥,一作“北溟”,即北海,泛指北方的大海。
凤朝(cháo)阳:典出《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朝阳,指山的东面。
书剑:书和剑。唐温庭筠《过陈琳墓》诗:“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青云去:一作“青云上”。《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於青云之上。”后以“青云直上”比喻人仕途顺遂,升迁很快,亦即官运亨通,迅速升到高位。
举子忙:《南部新书》乙:“长安举子自六月已后落第者不出京,谓之过夏……七月后投献新课,并于诸州府拔解。人为语曰:‘槐花黄,举子忙。’”举子:科举考试的应试人。
参考资料:
1、胡云信.审视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兼谈复习对策.新高考(高三语文) ,2013,09
2、辛弃疾.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91
3、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作者的诗词
卜算子 漫兴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贺新郎·世路风波恶
世路风波恶。喜清时、边夫袖手,□将帷幄。正值春光二三月,两两燕穿帘幕。又怕个、江南花落。与客携壶连夜饮,任蟾光、飞上阑干角。何时唱,从军乐。归欤已赋居岩壑。悟人世、正类春蚕,自相缠缚。眼畔昏鸦千万点,□欠归来野鹤。都不恋、黑头黄阁。一咏一觞成底事,庆康宁、天赋何须药。金盏大,为君酌。
移竹
每因种树悲年事,待看成阴是几时。
眼见子孙孙又子,不如栽竹绕园池。
水龙吟·玉皇殿阁微凉
玉皇殿阁微凉,看公重试薰风手。高门画戟,桐阴阁道,青青如旧。兰佩空芳,蛾眉谁妒,无言搔首。甚年年却有,呼韩塞上,人争问、公安否。
金印明年如斗。向中州、锦衣行昼。依然盛事,貂蝉前后,凤麟飞走。富贵浮云,我评轩冕,不如杯酒。待从公,痛饮岁,伴庄椿寿。
浣溪沙 其二 泉湖道中赴闽宪,别诸君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朝来白鸟背人飞。
对郑子真岩石卧,趁陶元亮菊花期。而今堪诵北山移。
辛弃疾的名句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出自《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出自《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出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出自《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出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出自《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出自《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出自《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出自《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出自《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出自《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出自《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出自《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出自《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出自《西江月·遣兴》
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出自《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 :出自《满江红·点火樱桃》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出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 :出自《满江红·汉水东流》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出自《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出自《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出自《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出自《青玉案·元夕》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出自《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 :出自《虞美人·赋虞美人草》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出自《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出自《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 :出自《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出自《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出自《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 :出自《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出自《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出自《清平乐·村居》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出自《清平乐·村居》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出自《汉宫春·立春日》
长安故人问我,道寻常、泥酒只依然。 :出自《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莼鲈。 :出自《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流莺声住。 :出自《祝英台近·晚春》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闲愁闲恨一番新。 :出自《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莫嫌白发不思量,也须有、思量去里。 :出自《鹊桥仙·送粉卿行》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出自《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出自《临江仙·探梅》
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 :出自《瑞鹤仙·赋梅》
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 :出自《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
近来何处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 :出自《念奴娇·赋雨岩》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出自《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 :出自《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出自《送湖南部曲》
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 :出自《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
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 :出自《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出自《青玉案·元夕》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出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出自《鹧鸪天·送人》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出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出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出自《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出自《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 :出自《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出自《满江红·中秋寄远》
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 :出自《一剪梅·中秋元月》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出自《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 :出自《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出自《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 :出自《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出自《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出自《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 :出自《生查子·重叶梅》
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 :出自《瑞鹤仙·赋梅》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出自《临江仙·探梅》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 :出自《定风波·暮春漫兴》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出自《一剪梅·中秋元月》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出自《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出自《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 :出自《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出自《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 :出自《祝英台近·晚春》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 :出自《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出自《鹧鸪天·送人》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出自《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出自《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出自《汉宫春·立春日》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出自《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出自《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出自《定风波·暮春漫兴》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出自《念奴娇·梅》
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 :出自《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
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 :出自《瑞鹤仙·赋梅》
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出自《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出自《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 :出自《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出自《定风波·暮春漫兴》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出自《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出自《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湘娥竹上泪痕浓。 :出自《浪淘沙·赋虞美人草》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 :出自《满江红·点火樱桃》
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出自《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 :出自《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梅似雪,柳如丝。试听别语慰相思。 :出自《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出自《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 :出自《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 :出自《满江红·山居即事》
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出自《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出自《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出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出自《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出自《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 :出自《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 :出自《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 :出自《满江红·汉水东流》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出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 :出自《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但从今、记取楚楼风,裴台月。 :出自《满江红·汉水东流》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出自《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出自《生查子·独游雨岩》
北窗高卧,莫教啼鸟惊著。 :出自《念奴娇·赋雨岩》
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东郭。 :出自《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 :出自《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出自《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出自《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 :出自《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出自《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 :出自《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出自《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 :出自《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出自《送湖南部曲》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范廓之(范开)是辛弃疾的学生,他准备去参加科举考试,辛弃疾为表达对他的送别之情和祝愿之意而写下此词。
参考资料:
1、胡云信.审视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兼谈复习对策.新高考(高三语文) ,2013,09
2、倪同刚.2013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述评.中学语文,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