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拼音 > 正文内容

大有·九日注释_解释

ju67kgfg65个月前 (08-28)诗词拼音1

潘希白 宋代诗词 大有·九日

yǒu··jiǔ

táiqián cǎihuā xià wèn suì huáhuánshì zhòngjiǔ qià guī lái nán shān cuì jiù lián lóng zuó tīng fēng dēng lín shí hòu piànsòng qíng 怀huái shí fēnwèi lángqīng shòu hóngpèi kōngduì jiǔ zhēn chǔ dòng wēi hán àn luó xiù qiū duō zǎo shì bài shuāiliǔ qiángzhěng mào yán zēngjīngxiàng tiān sāo shǒu huí guó chún shuāng qián yàn hòu

译文

古老的戏马台前,在竹篱下采菊酿酒,岁月流逝,我问今天是什么时节,才知又是重九。我正好归来,南山一片苍翠依旧,昨夜在窗下听着风雨交加,都不像登临的时候。我像宋玉一样因悲秋而愁苦,又像卫玠一般为忧时而清瘦。

我佩戴了红色的茱萸草,空对着美酒,砧杵惊动微寒,暗暗侵逼衣袖。秋天已没有多少时候,早已是满目的残荷衰柳。我勉强整理一下倾斜的帽檐,向着远方连连搔首。我多少次忆念起故乡的风物。莼菜和鲈鱼的味道最美时,是在霜冻之前,鸿雁归去之后。

注释

大有:周邦彦创调。小石调,调见《片玉集》。双调九十九字,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句五仄韵。

采花篱下:用陶潜“采菊东篱下”诗意。

宋玉情怀:即悲秋情怀,宋玉作《九辩》悲愁。

卫郎:及卫玠,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砧杵(zhēn chǔ):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帽檐”句:用孟嘉龙山落帽事。欹(qī),倾斜。

莼鲈(chún lú):鲈鱼与莼菜。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载﹕晋张翰在洛﹐见秋风起而思故乡莼鲈﹐因辞官归。后因以\"鲈莼\"为思乡之典。

霜前雁后:杜甫诗:“故国霜前北雁来。”

参考资料:

1、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303-304页

2、吕明涛,谷学彝编著.宋词三百首.北京: 中华书局, 2009.7 : 第271页

作者简介:

潘希白,字怀古,号渔庄,永嘉人(今浙江湖州人)。南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年中进士。存词1首。

作者的诗词

潘希白的诗词

入南溪

沙头落月照蓬低,杜宇谁家树底啼。

舟子不知人未起,载将残梦上青溪。

凉夜

凉夜无云星自流,池塘促织早知秋。

远更不受重城隔,时逐西风到小楼。

积霭

积霭收残雨,千峰在小楼。

忽然空远思,野服上渔舟。

广德早行

草屦穿篱过,衣湿槿花露。

千里浙东人,今踏江南路。

晓程犹带夜,众星照高树。

家中犹未醒,梦我青云去。

题云山图

谷口无人烟树迷,雨添新瀑下前溪。

思家只作归程看,疑有春深杜宇啼。

潘希白的名句

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 :出自《大有·九日

创作背景

  宋亡后不少文人归隐不仕,词中常多有归隐抒怀之作,该词词人抒写了重阳节时伤秋思归的意绪,满篇衰飒之气,有悯时伤世之慨。

参考资料:

1、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303-304页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拼音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mayajj.cn/sc/410928.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