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拼音 > 正文内容

游褒禅山记注释_解释

ju67kgfg65个月前 (08-28)诗词拼音20

王安石 宋代诗词 游褒禅山记

yóu bāo chánshān

    bāo chánshān wèi zhī huáshān táng huì bāo shǐ shězhǐ ér zàng zhī hòu míng zhī yuē bāo chánjīn suǒ wèi huì kōngchányuàn zhě bāo zhī zhǒng yuàn dōng suǒ wèi huáshān dòngzhě nǎi huáshān zhī yáng míng zhī dòngbǎi yǒubēi dào wén màn miè wéiwén yóu shíyuē huā shān jīn yán huáhuáshí zhī huázhě gàiyīn miù     xià píng kuàng yǒuquán chū ér yóu zhě shènzhòng suǒ wèi qián dòngyóu shān shàngliù yǒuxué yǎo rán zhī shènhán wèn shēn hǎoyóu zhě néngqióng wèi zhī hòu dòngrén yōng huǒ zhī shēn jìn nánér jiànyǒudài ér chū zhě yuē chū huǒ qiějìnsuìzhī chū gàisuǒ zhì hǎoyóu zhě shàng néngshí rán shì zuǒ yòu lái ér zhī zhě shǎogàiyòu shēn zhì yòu jiā shǎofāng shì shí zhī shàng huǒ shàng míng chū huò jiù chū zhě ér huǐ suí zhī ér yóu zhī     shì yǒutàn yān rén zhī guāntiān shān chuān cǎo chóng niǎo shòu wǎng wǎng yǒuqiú zhī shēn ér zài jìn yóu zhě zhòng xiǎn yuǎn zhì zhě shǎoér shì zhī wěi guī guài fēi cháng zhī guāncháng zài xiǎn yuǎn ér rén zhī suǒ hǎn zhì yān fēi yǒuzhì zhě néngzhì yǒuzhì suí zhǐ rán zhě néngzhì yǒuzhì ér yòu suí dài zhì yōu àn hūn huò ér xiāngzhī néngzhì rán zhì yān rén wéiér zài wéiyǒuhuǐ jìnzhì ér néngzhì zhě huǐ shú néngzhī zhī suǒ     bēi yòu bēi shū zhī cún hòu shì zhī miù chuánér néngmíng zhě shèngdào zāi suǒ xué zhě shēn ér shèn zhī     rén zhě líng xiāo jūn guī jūn chángwánghuí shēn ān guó píng ān shàngchún     zhì yuán nián yuè mǒu lín chuān wángmǒu

译文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如今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如今将“华”读为“华实”的“华”,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甫;我的弟弟王安国,字平甫;王安上,字纯甫。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注释

浮图:梵(fàn)语(古印度语)音译词,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慧褒:唐代高僧。舍:名词活用作动词,建舍定居。址:地基,基部,基址,这里指山脚。

而:连词,并且。卒:最终。之:指褒禅山麓。

以故:因为(这个)缘故,译为“因此”。名:命名,动词。禅:梵语译音“禅那”的简称,意思是“静思”,指佛家追求的一种境界。后来泛指有关佛教的人和事物,如禅师、禅子、坐禅、禅房、禅宗、禅林、禅杖等。褒禅,慧褒禅师。

慧空禅院:寺院名。庐冢(zhǒng):古时为了表示孝敬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也称“庐墓”。这里指慧褒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庐:屋舍。(一说指慧褒生前的屋舍。)冢:坟墓。禅院:佛寺。

华山洞:南宋王象生《舆地纪胜》写作“华阳洞”,看正文下出应写作“华阳洞”。以:因为。乃:表示判断,有“为”、“是”的意思。阳:山的南面。古代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背面、水的南面为“阴”。名:命名,动词。

仆道:“仆(于)道”的省略,倒在路旁。

文:碑文,与下文“独其为文(碑上残存的文字)”的“文”不同。漫灭:指因风化剥落而模糊不清。

独:唯独,只有。其:指代石碑。文:文字,这里指的是碑上残存的文字。犹:还,仍。

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汉字最初只有“华(huā)”字,没有“花”字,后来有了“花”字,“华”“花”分家,“华”才读为huá。(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华”的古音而写的今字,仍应读huā,而不应读“华(huá奢侈、虚浮)实”的huá。按,这里说的不是五岳中的“华(huà)山”)。言:说。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有“大概因为”的意思。谬:错误。

侧出:从旁边涌出,记游:指在洞壁上题诗文留念。

上: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上走。窈(yǎo)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问:探究,追究。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深度。则:副词,用于判断句表示肯定,相当于“就”。穷:穷尽。

拥火:拿着火把。拥,持,拿。以: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

见:动词活用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怠:懈怠。且:副词,将,将要。

盖:表猜测的发语词,大概。尚:还。不能十一:不及十分之一。不能:不及,不到。

而:表递进的连词,并且,而且。

则:表假设的连词,那么。至:动词活用作名词,到达的人。加:更,更加。

方是时:正当这个时候。方:当,正在。是时:指决定从洞中退出的时候。

以:相当于“而”,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明:形容词或用作动词,照明。

既:已经,……以后。其:助词。

则:副词,就,便,表示前后两事紧密相承或时间相距很近。或:有人。咎(jiù):责怪。其:那,那些。

其:第一人称代词,指自己。而:连词,表结果,以致,以至于。不得:不能,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夫:这,那,指示代词。

于是:对于这种情况,因此。焉:句末语气词。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得:心得,收获。

以:因为。求思:探求、思索。而:连词,表递进,而且。无不在:无所不在,没有不探索、思考的,指思考问题广泛全面。

夫:表议论的发语词。夷:平坦。以:连词,表并列,而且,并且。则:表假设的连词,那么。

而:可是。观:景象,景观。险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而:因而。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随:跟随(别人),“随”字后面省略“之”。以:连词,表结果,以致,以至于。

至于:这里是抵达、到达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用在下文开头,表示提出另一话题。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昏惑:迷乱。以:连词,表目的。相(xiàng):帮助,辅助。

以:相当于“而”,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焉:兼词,相当于“于此”。这一句在“焉”后面省略了“而不至”。

于人:在别人(看来)。为:是。

其:加强反问语气的副词,难道。孰:谁。

得:心得,收获。

谬其传:把那些(有关的)传说弄错。谬,使……谬误,把……弄错。莫能名:不能说出真相(一说真名)。

何可胜道:怎么能说得完。胜,尽。

所以:表示“……的原因”。慎取:谨慎取舍。

以:以(之),因此。悲:叹息

庐陵:今江西吉安。萧君圭,字君玉。

长乐:今福建长乐。王回,字深父。父:通“甫”,下文的“平父”“纯父”的“父”同。

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国,字平父。王安上,字纯父。

至和元年:公元年。至和:宋仁宗的年号。临川:今江西临川。王某: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者在“某”上冠姓,以后在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常保留“某”的字样。

参考资料:

1、华东师范大学.高级中学课本 语文 二年级第一学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李之亮.唐宋名家文集——王安石集 :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3、徐冲.唐宋八大家名篇赏析与译注(王安石卷) :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4、陈振鹏.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5、程帆.古文观止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

6、郭英德.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华书局,1999

7、杨振中.走进文言文: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

8、朱庆.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者的诗词

王安石的诗词

世事

世事一何稠,论心日已偷。

尚蒙今士笑,宜见古人羞。

老圃聊须问,良田亦欲求。

非关畏黻冕,无责易身修。

登小茅公

扪萝路到半天穷,下视淮洲杳霭中。

物外真游来几席,人间荣愿付苓通。

白云坐处龙池杳,明月归时鹤驭空。

回首三君谁更似,子房家世有高风。

次韵舍弟江上

岸红归欲稠,渚绿合犹晚。

晴沙上屐轻,暖水随帆远。

吹波戏鱼动,掠叶飞禽返。

著意觅幽蹊,桃花悞刘阮。

次韵昌叔咏尘

尘土轻飏不自持,纷纷生物更相吹。翻成地上高烟雾,散在人间要路岐。

一世竞驰甘睬目,几家清坐得轩眉。超然祇有江湖上,还见波涛恐我时。

邵平

天下纷纷未一家,贩缯屠狗尚雄夸。

东陵岂是无能者,独傍青门手种瓜。

王安石的名句

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出自《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出自《明妃曲二首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出自《壬辰寒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出自《元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出自《登飞来峰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出自《泊船瓜洲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出自《书湖阴先生壁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出自《元日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出自《春夜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出自《梅花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出自《初夏即事

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出自《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 :出自《送和甫至龙安微雨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出自《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出自《泊船瓜洲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出自《江上

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出自《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出自《壬辰寒食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出自《江上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出自《题张司业诗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出自《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出自《登飞来峰

创作背景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12年后(1070年)罢相。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词拼音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mayajj.cn/sc/411213.html

分享给朋友: